标签:
杂谈 |
高血压是目前在全民健康中威胁、危害最大的一个病症,是指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病因素很多,包括大脑中枢、外周血管、血液、及各种局部的因素等等。但是所有的致病因素最终都是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生物电能的稳态失衡,从而导致血管壁硬度增加、弹力下降、迫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循环量升高,血压增高。
首先看一下神经系统的变化:(1)、人体在应急,应激,防御、运动等状态下,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脂激素的大量释放,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升高等现象。原因是交感神经-儿茶酚胺可以直接使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强,小静脉以收缩占优势,回心血量增多,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多,可激活ras,使血管收缩血容量增加,这种现象是由于神经与激素的作用而引起。
(2)、电解质与高血压:高钠饮食使体内钠离子升高,使细胞内液与外液中的离子量增加,出现晶体渗透压升高,细胞内外的液体量增加,体重增加,可出现心肌肥厚,加重高血压病情。另外机体各个组织脏器的生物电能含量也会因钠水的潴留而导致脏器体积相对增大,致使体内生物电能含量长期、慢性轻度减低,出现细胞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失衡。
(3)、代谢综合征与高血压:吸烟、喝酒、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及各种不良情绪、高热量及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不良饮食结构、运动量减少等。这些因素可产生以下不良后果:1、胃肠负担加重,胃液、胰液、胆汁及小肠液等内外分泌液分泌过多,以及胃肠做工过度、负担过重,引发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的生物电能含量过多消耗,使肝脏、胰腺、小肠分泌腺细胞等代谢过盛,长时间的过度疲劳致使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慢性减低、以及功能状态下降。由于缺乏运动,肌肉、肺脏、心脏等实质性的产能大户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含量不足,没有剩余的生物电能向消化道传递,不能对因过度疲劳的消化道的电能进行有效的补充,致使消化系统的功能态进一步降低。同时体内整体的生物电能含量也相对降低于正常范围,使得全身所有血管壁生物电能含量也相对降低、失衡。2、脂肪在体内的过度堆积,导致组织间脂肪组织过多,细胞外基质因脂肪细胞增多而空间加大,存储在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分子上的生物电能向加大的空间扩散,导致全身脂肪组织单位体积內生物电能含量下降,致使体内产能大户产生的生物电能的一部份向脂肪组织传送,医维持整体生物电能的稳态。因此机体内生物电能含量比正常人偏低,整体电位也偏低。机体内组织脏器的长期电位底下,会发生一是,血管平滑肌收缩及血管外周阻力加大。二是淋巴系统功能态低下,出现慢性淋巴回流不畅,大量蛋白质沉积并导致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长期升高,组织细胞慢性水肿,形成淋巴回流受阻及增加外周阻力。三是运动量减少,及组织脏器内生物电能含量减低,淋巴系统生物电能稳态失衡,功能态下降,组织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淋巴回流的能力减低,造成组织细胞间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加大,出现轻度的无临床症状的组织细胞水肿,使单位体积内生物电能含量进一步减少。此时,整个机体的能量供不应求,这一类群体的体力、精力耐力下降,稍一活动即出现体力不支。这样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促使心排出量增加以满足需求,以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四是血管壁平滑肌膜电位长期、持续减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通透性非正常的高,引起细胞内细胞浆、细胞骨架和细胞功能状态下降,细胞内环境紊乱,出现细胞水肿、变形、变性、甚至坏死。因此,可激活组织内的各种炎性细胞,使各种炎性细胞活性升高、活跃,引起血管壁无菌性炎症。细胞变形坏死的同时激活成纤细胞,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血管纤维化的管壁硬度增强、而弹性减低,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则血管破裂而出血。以上是生物电与高血压的生理、病理关系。人体生物电能的内涵应是阳离子与阴离子,是体内的元阴与元阳的物质内涵,人体元精、元阳、元阴、元气、元神的中医内涵与生物电能的功能关系,如何能相互联系、融合的用于临证,希广大同仁深思与探究!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