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农村初中生数学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数学作业设计和评价应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容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过程。数学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数学知识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数学知识体系具有联系性强的特点,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数学和顺利地进行数学的后续学习,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调查学生和数学教师的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发现:(一)学生情况:学生乐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占32%。视作业为沉重负担的学生占48%;另有20%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抄袭他人作业。(二)教师布置作业存在问题:1、层次不分明,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发展,没有可选性。如做课本多少页第几道题。2、空洞乏味。缺乏形式的多变性、内容的多样化。3、量多质滥。固定模式多,开放性作业少。4、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三)教师评价作业存在问题:评价简单,只有对错及日期的占30%;有评语等级占52%;有错题思路指导的占18%.产生这样的原因何在呢?如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学生学完后,理解了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基本思路,但不会因式分解;而不会因式分解又存在概念不清楚,方法遗忘,不理解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混淆或不会用这些公式等现状。还有的学生就没有理解因式分解法的基本思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布置几个方程要求学生完成,并以对错、优良来评定。这样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无法下手,出现抄袭;有的学生已有的能力得不到肯定,失去信心。教师不清楚学生是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作业也就失去应有的矫正功能。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设计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甚至是让学生自己去选作业,设计作业,使作业内容多元化。就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目前,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班容量大,学生数学发展差异大,造成教师课业负担重,作业应付现象严重。教师独立的作业布置和批改,如果能变成吸收学生参与的多元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既能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又能很好的反馈学生问题;既能从多角度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又能解决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基于这一理论,国内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06年陈圣勇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多元情景化的评价观。2007年刘光会《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表述了面对农村高中学生基础差,参差不齐现状,如何使数学作业有效开展。上饶市第五小学陈秋霞老师的课题《多元化作业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对作业的多元化分类。但这些研究有的是面对城市层面的,有的是面对高中或小学层面的。面对农村,针对数学学科研究不多。我们研究本课题突破点是在关注初中多元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的基础上,解决农村初中数学多元化的作业与教师过重的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改变作业设计和评价是教师专权的现状,使师生共同参与,从而促进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的改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三、课题界定
多元化作业设计:就是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弹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
多元化作业评价:就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内容的作业多角度地评价。
农村初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及评价:就是立足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面对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数学发展现状,对多元化作业设计及评价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为指导改变现有的数学作业设计和评价模式,不断创新好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
五、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及评价,感受自己的价值,乐于作业,提高对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研究内容
(一)数学作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教师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多元智能的理解;调查教师作业布置、评价情况。
2.调查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查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情况。
(二)初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1.根据学生的语言、空间、逻辑数学、动觉、自我认识、人际等智能的多元表现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作业设计为:表述型、观察型、计算型、推理型、操作型、自主探究型、交流型等类型。
2.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智能特征把作业设计为:趣味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创新性作业。七年级学生注重趣味性作业;八年级注重综合性作业;九年级注重创新性作业。
3.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把作业设计为:个性化作业、弹性作业、变式作业、层次化作业。开放化作业。
4.为减轻教师工作量研究如何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初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评价的研究
1.评价主体的多元。就是由教师独立的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角度评价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3.评价方式多元。在原有符号、等级、评语的基础上,设想通过评价记录袋,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过程。
七、研究方法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11月-12月)
(二)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0月)
2.实践操作、反思、完善作业设计和评价,形成有效作业案例。
3、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10年11月-12月)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实验报告。
3.申请成果验收。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
3.学生作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