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体良《雄辨术原理》读后感(一)

(2006-06-12 19:16:30)

昆体良(公元35——100年?)是古罗马帝国的著名的雄辩大师和教育家,是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昆体良在教育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在教学法上的成就。在本文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像昆体良一样对后世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夸美纽斯就明显受到过他的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下面是读罢他的《雄辨术原理》后的点滴感受。

1、         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

尤其对待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要责备他们的愚笨和迟钝。昆体良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敏是与生俱来的。正如鸟生而飞,马生而能跑,野兽生而凶残,唯独人生而具有敏慧而聪颖的理解力。所以,心智的根源来自天赋。”我们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厚望,要无限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的落后是暂时的。落后也是一种可开发的教育资源。成绩优秀的学生决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能把落后学生教成优秀生,才是真本事。对于落后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天赋,而是培养”。给落后的学生提供帮助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给予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相信他们也能成功。

2、         让学习充满快乐。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听起来挺荒唐的事,然而却是真实发生我们身边的。更为荒唐的是,还有家长竟然以某幼儿园不给孩子留家庭作业为由而让孩子转园。没有歌声,没有舞蹈,没有故事,没有玩耍,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自由的想像,没有信手的涂鸦……只有枯燥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望而生畏的作业——这就是孩子童年生活的全部。

昆体良说:“我并非不知道年龄的差别,而主张在那个柔弱的年龄使他们的负担很重;强求他们完成挤得满满的作业,因为最要紧的是要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致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的苦艾心有余悸。”现在的学生讨厌学习,厌恶学习,主要是大量的机械繁琐重复的作业占据了孩子生活的全部。当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生活只有学习,只有作业。除去学习,学生还应该拥有更精彩的生活。即使在学习的时候,也要让它充满快乐,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昆体良说:“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赞扬,决不让他们不以不知道为快乐;有时,如果他不愿学习,就当着他的面去教他所嫉妒的另一个孩子,有时要让他和其他孩子比赛,经常认为自己在比赛中获胜,用那个年龄所珍视的奖励去鼓励他在竞赛中获胜。”争强斗胜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多采用活动和比赛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赞扬”。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和表扬。赞扬学生,不会使我们损失任何财富,相反,会让我们收获数不清的拥护、爱戴和依赖,赢得尊重和童心。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很少有教师愿意奉献自己的赞扬,更有教师把赞扬看得微不足道和无足轻重,他们更愿意用强迫、训斥和惩罚的方式去征服学生。但是,征服的恐怕永远是学生的肉体,而绝对还是学生的精神和灵魂。赞扬的力量是无穷的,怎么样估量的教育作用都不过分。赞扬可以感化,鼓舞,激励,震动,可以无坚不摧,可以所向披靡。它可以让教师教得快乐,让学生学得更快乐。

3、         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昆体良说:“愈是年纪小,头脑就愈易于接受小事情,正如只有在身体柔弱的时期,四肢才能任意弯曲,强壮本身也同样使头脑对多数事物更难于适应。”养成教育搞得好,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养成教育固然需要正面教育,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潜移默化,示范熏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大于天。凡是身上有许多坏毛病的学生,我们从他身上不能望出家长的影子。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当然,我不是在宣扬血统论。但大体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做家长的,教育孩子,先从教育自己开始。

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放弃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难怪乎,现在的学生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多,分数考得越来越高,可为人做事却越来越不识号。难道是学生的过错吗?非也。家长固然要负责任,但教师要负直接责任。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的,是有机统一的,既不可厚此薄彼,又不可偏废。养成教育是关系孩子一生的教育,抓紧,抓实,抓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