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到学校检查了好多次,不少学校墙上有制度,纸上有计划,可是细看就知道――造假。
二是不思进取,自高自大,认为我不搞科研也能考出好成绩。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可是有不少学校依然我行我素,闭门造车。恪守着老传统,老经验,老方法,老套路,就是不肯改革创新。
三是功利性强,开展教育科研是为了评职称,捞荣誉,没有好处不愿干。抱这种念头的为数不少。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我们可以讲功利,但是不能唯功利。功利至上,有些事情肯定做不好。
四是重立项轻研究,认为教学工作繁重,没有时间来开展,人为地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对立起来。不少教师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立了项,却按兵不动,虎头蛇尾。忙,是个理由,但不是充分理由。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教学和科研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的,科研不是另拉一支队伍上山打游击,另立门户,另起炉灶。科研就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想干点事情,就得有付出。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五是思路不清,任务不明,分工不细,“天黑就住店”,研究到哪里算哪里。开始研究了,自己却不知自己要研究什么,结果是刚开始不下功夫,推推转转,不督促,就原地踏步。无知者无敌。因为无知,我们而加倍学习。因为学习我们而收获成功。过程就是经验,经历就是财富。
六是教师搞科研,学校不支持,认为影响教学,不提供有利条件,不解决实际困难。这样的学校有,但是不多。就我接触到的校长,没有一个不支持科研工作的。有校长的大力支持,我们平凡的人也能干成大事情,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七是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看不到自己的经验优势、实践优势和群体优势。开展教育科研,教师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教师常常身在宝山不识宝。再先进的理念,再先进的方法,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得以转化,产生教育教学效益。课堂就是教师的实验田、实验室,我们就是它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众多优势,积极用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的课堂才会思维碰撞,思想交锋,活力四射,情意融融。
八是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与我无关。新课程倡导教师专业成长。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实施新课程,教师不能再满足于做教书匠,而是要做行者、智者、学者。林崇德教授曾说,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这反思,就是科研的开始。每天反思一点点,我们就会成长一点点。天天有进步,日日有长进,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维变活跃了,视野变开阔了,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拥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传播自己的思想。
九是对教育科研一无所知,不知教育科研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