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指导
(2014-04-16 15:33: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心得 |
一、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和游戏经验相对较少,所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能为扮演角色,发展角色情节做好准备。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主要以“娃娃家”为主,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和照料,因此,我让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及劳动情况,然后,组织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说说所见所闻,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知道怎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还有,我们根据游戏中的需要,通过提问对幼儿进行指导。
二、帮助幼儿选择游戏中的角色,提高幼儿角色意识
1、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刚开始时角色意识是很淡薄的,表现在有些幼儿常常无所事事,处于一种观望状态,还有些幼儿抢着做同一角色,或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幼儿一会儿说自己是妈妈,一会儿又说自己是娃娃啦姐姐啦,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谁?游戏很难开展下去,这时,我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今天要做什么?”“谁愿意和他们一起做?”“告诉大家你今天扮演谁?”等等,来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
2、创设各种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在小班角色游戏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除了娃娃家之外,还设立了另外一些场景,如:寿司屋、建筑工地、大卖场、开心农场等,我们在这些场景中提供一些材料,让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大卖场、寿司店买东西、吃东西等,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3、教师加强指导,随时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参与进去,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强化角色意识,深化游戏内容。教师可扮演各种角色去影响游戏。如教师以“客人”身份参与娃娃家游戏,到娃娃家做客后,引导娃娃家“妈妈”去菜场买菜,“爸爸”去寿司店买寿司,娃娃家其余成员招待“客人”这样一来娃娃家的每一个成员就都有事情做了,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的交流。
三、注重游戏评价,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1、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讲评,老师在游戏中也是游戏者,扮演一定的角色,把讲评作为游戏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讲评的时候,老师依然是作为一名游戏者的身份参加讲评,是“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讲讲自己是怎样照顾、关心、热爱孩子的,是发型屋里的 “理发师”,就讲讲自己是怎样给顾客设计发型的……这样,使幼儿除了能够模仿成人的劳动、生活之外,也可以模仿老师的讲评,使他们对游戏有了进一步的逼真感;对游戏角色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游戏进行讲评。如:当幼儿在选择角色发生争执的时候,是怎样把矛盾解决的,这一问题我就在讲评时特意让幼儿讲讲你们是怎样选择角色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幼儿的讲述,使更多的幼儿受到启发,为下一次的游戏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3、抓住游戏中的突发事件,灵活进行随机教育。抓住幼儿游戏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我在和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就能注意到这一点,并能将这些好的东西在集体面前加以肯定,那么,这些闪光点就会变成闪光片、闪光面。这种方法即可以在集体讲评时进行,也可以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和个别孩子进行交流,表扬鼓励他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