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游戏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自由、自选的活动,可以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区域活动是每天都会开展的活动,可是在活动中也会遇到问题和困惑,董旭花教授的《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向我们详细的解读了区域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区域的种类?如何提高教师材料分析的能力?等等,从而更有利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区域活动是什么?
区域活动简言之就是幼儿在教师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区域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具有一个特定的“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取经验、获得发展。新《纲要》倡导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会得以落实体现,因为在区域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会认真思考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区域类型,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而且区域活动是个别化的自由、自主活动,幼儿可以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自由交往,教师也尽可能在不破坏幼儿游戏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介入。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获得更多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保护了幼儿的创造性,提高了幼儿自我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交往的能力和认知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效和有益的发展。
2、区域活动中的规则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她认为,儿童在活动室里自愿地、有目的的活动,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区域活动中必须有规则,用规则标识界限,建立秩序,保障自由,这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前提,是幼儿能够自发地、主动地完善人格的前提,这也是区域活动有别于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
规则的建立是整个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一种内在需求,是所有幼儿能够自由开展活动的保障。制定规则的时候应该让幼儿参与其中,师幼共同商量、制定、调整规则,只有幼儿自己认同这个规则,他们才能够自觉遵守。同时,规则不宜太多,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与同伴,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的探索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构与完善自己,区域活动的规则若是太多,就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束缚幼儿思维发展,就与区域活动开展的目的背道而驰。
3、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
观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
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区域活动因其特有的自由、自主的特点而受到幼儿的喜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处于最放松、最自然的活动状态,是性格、态度、能力显露最充分的时候,也是情绪情感、发展水平、个体差异展现最真实的时候,教师在这个时候也不会过多的干扰和要求,所以说区域活动时间是教师观察幼儿的最好时机。
面对幼儿在区域中的众多行为,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也是我在区域活动观察中常遇到的问题。每个幼儿在每个区域表现都不一样,教师所要观察的行为,也并非幼儿的全部行为,而是在一定情境中反映幼儿成长发展情况的有意义的典型行为。所以可以每次都重点观察某一个区域,或者某几个幼儿,关注幼儿在不同区域里学习品质的发展,比如:观察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热衷程度和参与状态,幼儿对于区域的热衷程度,直接反映出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所在,便于教师对区域设置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和筛选;观察幼儿的参与状态就是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勉强的,活动过程是身心投入的还是游离不定的,活动时间是持久连续的还是短暂变换的,遇到困难时是尝试解决还是易于放弃等等。常用的记录方法主要有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事件取样记录法、系统表格记录法、图示记录法、作品记录法和多媒体记录法,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
4、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的必要手段。区域活动的核心主体是幼儿,区域环境是否适宜、区域活动是否有效都是透过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如何评价区域中的幼儿?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情况,包括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参与时是否专注投入、参与的时间有多久以及对活动结果是否关注。
(2)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集中体现在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是否自主、对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不是明确及是否有比较强的计划性。
(3)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是高是低,主要体现在他们参与群体活动的兴趣、在群体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对玩具材料的分配和使用、发生同伴纠纷的频率和解决同伴纠纷的途径和方式六个方面。
(4)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涉及语言表达、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对材料的创造性作用、已有经验的迁移、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活动结果的反思能力。幼儿认知水平的高低也主要通过语言表达水平、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已有经验的迁移、幼儿的作品、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和对活动结果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几个方面显示出来。
(5)幼儿是否知道区域活动规则、是否按规则办事、违反规则后是否愿意改正、对待同伴的违规行为持何种态度。
小区域大学问,在创设区域环境、科学的投放区域材料、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幼儿方面我还需要更深度的学习和探索,让孩子们更好的玩中学、学中玩。
个人简介:
高洁茹,女,汉族,1989年5月生,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任陕西省人民政府丰园幼儿园教师(大班),多次荣获“我最喜欢的教师”“园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参与省级课题1、市级课题1次,主持区级小课题2次,多次承担语言课题教学观摩活动,撰写的论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随笔多次获得省市区一二三等奖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