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觉和潜意识是人类最高的智慧,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011-02-27 15:21:11)
标签:

少儿

中国

灵性

灵气

潜意识

杂谈

真正的绘画是培养这两种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我们的学校都在拼命地教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智慧,也不是智慧的基础。

知识是生产力,但我们把精力都投入到知识上。那我们的孩子不就是一台具有生产力的机器吗?他们的灵性何在?

我们应该用90%的精力去滋养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增长智慧,而用10%的精力去学习知识。让他们成为使用机器的人,而不要成为一台没有灵性的机器。

我们现在嘲笑发达国家降低小学知识的难度,将来吃到应试的苦头,却埋怨政府对教育的无知。

需要记住的是: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完全取决于家长,而不是政府。

 

在12岁以前建立起有灵性的自我,并对自己的灵性充满自信。

    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在12岁以前很有灵性,但没有真正的自我认定和信心,到了12岁的时候,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就会违背自己内心的需要去做别人认同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成熟,这也是一种讨好的表现。再加上应试教育对他控制,他12岁以前拥有的那点动人的灵性,就会被压在潜意识的最底层。也许到40岁以后被挖掘出来,也许一辈子也出不来。

    简单地说,一个孩子在12岁以前灵气十足,但没有构建起真正的自信,到12岁以后,他的灵气会归零。到那时,家长的感受是什么,心里不会滴血吗?

    俗话说:对于一个老人的生命,73岁是一坎,84岁是一坎。

    据我们观察:对于一个孩子的灵性,6岁是一坎,12岁是一坎。

    有些家长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那份灵性,我会努力想办法与其沟通。

    有些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那份灵性,并不珍惜,或采取无奈的放弃。我没有办法,只能表示惋惜。

    有更多的家长认为,语数外更重要,以后不当画家,没必要在画画上付出。十年后他们如果回头看看,一定会看到我们今天所做的价值。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进步。

原因1:他们心里装着一个普遍性的社会性的认识误区,他们认为:苏联式的素描教学是学习艺术的必经

      之路。现在不学可以,不过早晚得学。

原因2:家长把注意力只放在孩子画上,而忽略了这个孩子在感受客观的能力和在感受自我内心的能力上

      的进步。

    还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画已经不错了,又不走专业,见好就收。但他们没有看到孩子的那份从容和自信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就以为没事了。要知道,这孩子到12岁以后,画的熟练度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他画中的灵气一定会归零。这叫前功尽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