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地参观博物馆,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第二天就去西湖公园北的泉州博物馆和泉州闽台缘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

(泉州木偶,又称布袋戏)

(泉州提线木偶头像,又称傀儡戏)

(精美的泉州木雕)

两个博物馆都以闽南特色为主,建筑主体也很相像。展出内容上闽台缘更侧重于大陆与台湾宝岛一衣带水的历史渊源和两岸骨肉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

闽台缘馆大厅的壁画是旅美泉州籍艺术家蔡国强所作的爆炸画《树》,他的代表作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烟火“大脚印”;2015年的烟火“天梯”等;还是2019年国庆70周年焰火总导演。
大厅里有一台电脑播放《树》的创作过程,看过之后才知道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作品。

(三层楼高的巨型壁画)

(很喜欢博物馆内的装饰风格)

半天时间看完俩博物馆,还有半天就去清源山。
进景区先找景交车,因为上山至少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早点上山,下来再慢慢逛。
老君岩看老君像,一家企业在拍宣传片。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其中就有道圣老子,这座老子像与常见的大肚弥勒佛似乎颇有缘。


清源山不高,景交车绕着外围兜圈上山,一路啥景都没见着,终点南台停车场。

(右上角有泉州少林寺,即南少林)
顺着山路先到撷云亭,左边50米是南台岩。高大的岩壁上有许多石刻,朝南看则视野开阔,的确是观日出日落的绝佳位置。


再拐过一个山弯是一块足有篮球场大的石头平台,这里叫“山海大观”,可远眺晋江入海,也能极目观看远处山峦起伏,云卷云舒。
那一片水面是西湖公园,梯台型的闽台缘博物馆很醒目,后面一条带状河是晋江。

(红房和绿树是泉州的特色)
接下来是清源山的“道释儒”——三清殿、南台寺、魁星阁。不知咋的,找魁星阁找不到,转念一想,我等已过耳顺之年,无意求取功名,罢了罢了。

(三清殿)


(南台寺内的卧佛)

上山没见景,下山慢慢行。正好遇到一个小伙子,问他天湖怎么走,他说带我们去。到底是年青人走得快,不时停下来等我们。大约20分钟左右到了天湖,他与我们告别独自下山去了。
这哪是天湖?自以为是像长白山上的天池那样的,打脸了吧?纯粹是人工筑坝而成的一个水库。不过水质倒是挺好的。


(网上下载图片)
歇歇脚,继续下山。
我们往山下走,却见不少当地人带着孩子来爬山,莫不是太阳下去了不太热?还是5点以后不用购票可进来了?
到公交车场已6点多,腿酸脚疼,肚子也饿了,打车找地方吃晚饭。问师傅哪里的闽南菜地道,师傅说就去万达广场附近。
Ok,今天要好好犒劳犒劳自己咯。接近三万步了,创纪录啦。
交通攻略:
泉州市内15、30、601、603等公交车到清源山景区。
60周岁以上半票35/人,景交车15/人/次。
注:
1、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40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2、老君造像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3、南台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山海大观”意境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因位于右峰之巅、清源洞之南,故名。
据明《八闽通志》载:南台室在北山之巅,唐蔡南玉祷雨之所。南台岩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地势险要,岩石兀立,而且还是一处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著名胜迹。在这幽雅的环境中,儒教的魁星阁、道教的三清殿、佛教的大雄宝殿,森然并列,长期共存,实属罕见。南台之巅,视野开阔,游人于此,可朝迎东海日出,暮送晚霞西归,远山近水,田园城廓,尽收眼底。人文和自然景观,令人遐思联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