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间,马鬃岭的十里杜鹃是最美的一道风景,在对的时间就应该去对的地方。
马鬃岭的盘山路,弯急、坡陡、路窄,好几次急转弯,司机一把方向上不了,必须慢慢倒点车再打方向踩油门才能拐过来,哎呦,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真亏了李师傅是旅游公司最好的司机,55座的大巴车上不含司机、导游可是整50人哪。

(山路弯弯)
早晨出发时尚有些许阳光,半山腰上,云雾像潮水般涌来,太壮观了,停车拍照。

(远山只见一点点绿色)

我们从马鬃岭景区北门进,沿栈道一路下行。昨天下了场雨,盛开的杜鹃花更显滋润:云锦杜鹃,花朵大且色彩明快,高大的树木足有一人半高;品种各异的高山杜鹃,点缀在岩石绿树间,红得似火,黄得如金。








山里的雾气散不去就成了小雨。踏着湿漉漉的台阶,闻着花朵的清香,走在绿色的山野小路上,真是一件最惬意不过的事情。
注:
大别山坐落于安徽、湖北、河南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
大别山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大别山西望武汉,东守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对民国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汉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也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地理前提。
山地地质构造基础是古生代华力西中期的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主要由前震旦纪地层和侵入岩构成,以花岗岩、片麻岩等为主。麻城以东部分受燕山运动影响更为显著。山地经褶皱后,曾一度准平原化。现今山地轮廓为此后的断层运动所形成。断层运动仍在进行,1923年霍山大地震即为明显一例。
大别山森林海拔差异大,植被变化明显,高度从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低海拔杉木、柳杉、马尾松等人工林成片分布,浑厚辽阔。林中杉木、柳杉主干挺拔,生长茂盛;马尾松枝干苍劲,郁郁葱葱。栓皮栎、青冈栎、枫香、黄檀等生机盎然,欣欣向荣。间有小片修笪,掩映其中。
相传明末李自成起义威震大别山,崇祯八年荥阳大战后,李自成率部东进,路过于此,因山高陡峻,影响部队前进,闯王快马加鞭,一纵而过,遂更名马纵岭,后取谐音“马鬃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