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简称渝,别称有山城、江城、雾都,正是因为前两个特点才形成了后面的结果。在重庆六天,确实闷热、潮湿、早晚温差大。
从武隆到重庆,未见山城、江城,先遇到浓雾,可惜拍出来的效果不如当场所见那么让人惊奇。导游小刘笑话我们:要是在重庆住一段日子就讨厌这么大的雾咯。


前四天名义上在重庆,其实是重庆的东南部,今天才真正到了重庆市区。中午在张鸭子酒楼用餐,这鸭子带有酱、茶香味,别有风味。刘导说去年夏季大水时,为了保护长江下游地区,在下方不远填土筑坝拦截上游来水,这一片都被淹了。饭毕特意去江边一看,现在江水至少低于路面十米,让长江水位抬高这么多,需存积多少立方水哦。


用大半天时间,游玩了老城的几个景点。
1、弹子石老街
我们从长(江)嘉(陵江)汇广场最底层逐步登高。

(长江北岸的高楼)

(最左的是朝天门广场标志性建筑)

(同行摄友所拍)
重庆的南岸区是以前富人与洋人的高档住宅区,几年前经过改造,成了新老、中洋结合的一景。这里背靠城、面朝江,山城的特点一览无遗。

(王家大院的大戏台)

(孙家花园里是星巴克)

(夏家大院只剩了门楼)
现在已不用爬台阶,每一段都有扶手电梯上下。正如刘导说的,这一层的顶楼是上一层的一楼,所以在重庆说家住几楼毫无意义,也无法识别。
山城的地是非常金贵的,长嘉汇广场周围高楼环伺,放眼望去,长江反而成了陪衬。

(两栋高楼之间是长江大桥)
2、交通茶馆
交通茶馆所在位置是原重庆交通公司及职工宿舍区,当年可是中心区,附近有重庆老火车站、铁路学校、兵工厂旧址等。可惜无时间去一一考证。
这座七、八十年代的老茶馆是拍摄人物的好地方,实际上来的人多半并不是为喝茶,纯粹是来追寻往事,感受一下五、六十年前的一个社会缩影罢了。吸引我的不是这的氛围,而是以前那种平民生活的烟火气,现在已很少见了。

(美院学生画的茶馆众生像)




(同行摄友所拍)
3、黄桷坪涂鸦
两年前在柏林墙第一次见到涂鸦,这次见的涂鸦更丰富,与重庆老城的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一角是专为来此拍照的游客留的,半小时中不停地有人过来且年青人居多。





(小姑娘也来画上几笔)

(意外的合影)

(不请自来的狗明星)
4、洪崖洞
晚饭后时间尚早,走到朝天门码头,看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及两座大桥。天黑了,长江大桥、嘉陵江大桥分别亮起灯,夜游船来往穿梭,夜重庆挺漂亮的。

(长江大桥)

(嘉陵江大桥)

白天的洪崖洞只是一片暗红色的吊脚楼,不曾想在夜幕之下、灯光亮起时竞有如此绚烂夺目的美。两米来宽的人行道上全是来打卡拍照的,有人甚至跨过栏杆跑到快车道上。似乎重庆的司机见怪不怪,不仅让着,连车速也不快。
注:
1、弹子石老街,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泰昌路68号,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开街。曾是西南地区著名的水陆埠口,拥有法国水师兵营、王家大院等开埠文化根脉。
弹子石老街以“老街·新趣”为打造理念,游客可在原址复建的老街里欣赏到筑台、悬挑、吊脚、梭箱等川渝传统建筑营造手法,品味山城古建之美。漫步老街,正面可眺望长江与嘉陵江交汇,背向近观,目光沿80米高差梯步蜿蜒而上,市肆商号星罗棋布,品味“正看江,背看城”的独特风貌。
“一街两埠四院十景”构成了弹子石老街的核心景观。“一街”,即弹子石老街;“两埠”,即下江和上埠。“四院”指王家大院、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老街往上,则是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等“十景”。
2、交通茶馆位于黄桷坪正街,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茶馆不大,老式木架结构,房梁参差不齐,灰黑的砖瓦和斑驳的墙体透露出独特的年代感。这样有厚重城市气息的茶馆,贯穿着老黄桷坪人的日常生活,早上第一壶茶的水要自己烧,几十年如一日,好像那些好奇的游客、拍戏的剧组、拍照的摄影师都和他们毫无关系又和谐相处着。
3、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辖区,起于黄桷坪铁路医院,止于501艺术库,全长1.25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
2006年,著名油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教授提出了采用涂鸦艺术手段美化临街房屋立面,给黄桷坪的老旧街道注入时尚活力的创新思路。
涂鸦艺术街的建成彻底改变了重庆市黄桷坪破旧的城市面貌,为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是逛山城老街、观赏两江风光、品尝当地美食的好去处,位于渝中区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以具有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