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武隆,源于这里的天坑、地缝,亦是此行的重点之一。
天坑正名为天生三硚,“硚”同“桥”,读音相同,字义相同,硚主要用于地名,如硚口(武汉)、硚头(四川)。

(景区名称与大黄蜂塑像合影)

进入景区先乘坐80米垂直电梯到达天龙桥洞口,然后沿着台阶下行进入最大的天龙桥洞中。

电梯平台上有一排滑杆,如果腿脚、膝盖不好,可以花钱请轿夫抬到坑底。在下行路上不时见到轿夫一人扛着空滑杆登阶而上。



天龙桥北桥孔下方的石壁上,突出部分外观酷似一头大象,屹立此处百万年,取名为“圣象迎宾”。



(天门大开)


(未出桥洞前见到的一方天空)
从天龙桥洞继续下行,坑底是天福官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为古代涪州与黔州官方信息传递的重要驿站,后毀于战乱。2005年复建后,因其古朴神秘,环境幽绝,被张艺谋选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一外景地。

(坑底的四合院即为天福官驿)



在这儿回看,天龙桥另一孔洞形似大拇指,游客纷纷驻足点“赞”。


天龙与青龙之间的叫天龙天坑,一汪池水倒映着青龙桥孔,形如一把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地名与实景相得益彰。这里是《变形金刚四》的取景地。



(换了个角度,刀尖有点钝了)
过了青龙桥再回看那把“大刀”,其形状变成一条跃起的鲤鱼,鼓着圆圆的嘴巴,略弯曲的身子。此景曰“鲤鱼跃龙门”。

青龙与黑龙之间的叫神鹰天坑,因天坑高空悬崖边一山岩酷似一展翅欲飞的老鹰而得名。

与天龙、青龙不同的黑龙桥桥高223米,桥厚107米,桥宽193米,平均拱高116米,平均跨度28米,其桥宽和平均拱高在世界天生桥群中均列第一。桥洞高而狭长,洞内光线昏暗,像一条黑龙盘旋洞顶。黑龙桥多生泉瀑,有珍珠泉、雾泉、一线泉、三迭泉。导游小刘说现在没到雨季,水不大,泉水不明显。

(岩壁上那片亮晶晶的是雾泉,左边条状的是珍珠泉))
走出黑龙桥,前面豁然开朗,颇有点小九寨的感觉。


走完天生三桥,感慨多多:之所以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因为世界上难以找到同样一个在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出现如此雄伟壮观的三座天生石桥。这一发现让从前的贫困县武隆以旅游为主走上了富裕之路,也让重庆的山水闻名中外。

(游览线路为三桥夹两坑)

(网上下载的天坑航拍图)

今天阴天,拍照不理想;但没阳光,坑底的闷热减了不少,不然的话必定是大汗淋漓,体能消耗更多吧。此为题外话。
注:
天生三硚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被誉为“地球遗产,世界奇观”。景区内以三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天生石桥最具吸引力,分为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这里林森木秀,飞泉流瀑,包容了山、水、雾、泉、峡、峰、溪、瀑,使人留连忘返。2007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五A旅游景区。
“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