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文收藏:“深山藏古寺”故事的启示

(2015-01-07 16:43:27)
标签:

育儿

分类: [个人特色】网文收藏

网文收藏:“深山藏古寺”故事的启示

 (2013-07-24 08:35:24)

 

宋徽宗时期,京城的画院每年都要招收一名画师。这一年,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院以“深山藏古寺”这一句古诗为题来考应试者。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画院招收的这名画师将在最后的四个人中产生。

四个人每人都向主考官提交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第一幅,深山里树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寺庙;第二幅,密林深处仅仅露出寺庙的一角;第三幅,深山老林里并没有寺庙,只有一幅高高飘扬的幡。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

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这幅画的特点是,让人知道山上有古寺,但古寺又被“藏”了起来。虽然画面上丝毫没有古寺的痕迹,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古寺就在“藏”深山里,这正是这幅画的巧妙之处。

 

我们做为教师,如何巧妙的不显山露水的把知识表达出来,传授给学生,也确实是一门学问和技艺。传统课堂教学自认为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并不是不能达到,有的“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等”也能像这位画师一样给学生表达展示传授知识做到天衣无缝。可这毕竟是少数的教师,大部分教师都是在重复着自己上学时老师教给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只有通过课改来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模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课堂之美,才会对学习产生无以伦比的兴趣,知识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和提高。

我们不能为了教而教。这种直观的表达方法,就像大家常说的一样“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别人教育,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感觉不到你在教育他即所谓的教育无痕吧!”我想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之师持久不懈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