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发言记录
(2014-04-29 08:27:08)分类: 我的集体备课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发言记录表
时 |
4月1日 |
地 |
数学办公室 |
主持人 |
|
主备人 |
|
主 |
成正比例的量 |
年级 |
六年级 |
内 容 |
李: 本节课的教学中的课前小研究是为课堂学习做准备的,所以课上要解决的任务还很重,课前小研究只是一个铺垫,为学生学好本课的知识打好基础。 徐: 学生小组间交流,交流什么?我觉得这里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交流,而不是单单对正答案。我看了李老师的课前小研究,目的是让孩子们能从多种情况中辨别出成正比例的量,但是我担心这样会给学生造成混淆,这样是否可行: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之后再出示不成正比例的几种关系,让正确定义先入为主,错误的不攻自破,一些不成熟不准确的建议以供参考。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发言记录表
时 |
4月1日 |
地 |
数学办公室 |
主持人 |
|
主备人 |
|
主 |
|
年级 |
六年级 |
内 容 |
郭: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但是课前小研究设计的例题中涉及了很多变量的变化关系,差一定,商一定,第一个量增加(或减少),第二个量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和一定,积一定,第一个量减少(或增加),第二个量也随着增加(或减少),不仅有正比例还有反比例等,知识内容稍显多,恐怕学生会将这些知识混淆,不能正确区分。 为今后的学习内容做铺垫很好,但是我认为渗透较多新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且要处理好这部分知识,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建议反比例部分知识留到讲解反比例时,等学生能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时,应该自然能够理解这部分知识,不会发生混淆。建议重点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正比例的表达式和正比例图像。 课前小研究中“这几句数据”笔误,应为“这几组数据”。 苏: 2、课前小研究中“第一个量是怎样变化的?第二个量是怎样变化的?”改成第一组量、第二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