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减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2013-04-09 16:36:59)分类: 我的集体备课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首页
单元题目 |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
课题 |
减法中的简便计算 |
||||
备课人 |
苏 |
课时数 |
1 |
||||
单元总目标 |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本课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
|||||
过程与方法 |
初步掌握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来发现减法性质,初步培养分析研究、概括能力。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愉悦。 |
||||||
课时目标 |
第一课时 |
同上 |
|||||
第二课时 |
|
||||||
教材解读 |
|
||||||
学情分析 |
|
||||||
教学重点 |
理解掌握减法运算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简算。 |
||||||
教学难点 |
灵活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简便运算。 |
||||||
教学方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预习作业 |
1.请计算下面各题,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50-64-36 2.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吗? |
||||||
|
|
|
|
|
|
|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附页
教学板块 |
||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
学生课堂行为 |
完成目标 |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情况交流 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2. 各组汇报。学生注意倾听,及时补充或提出建议。 三、 探索感悟 1. (1)猜想,每组题的结果会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 结果相同所以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完成板书) 师: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讲得更具体些呢? 得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2、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一条规律,但这只是猜测,是不是凑巧,其他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吗?我们要进行验证。那你们有什么验证方法? 问:你们能把这样的算式都写完吗? 师:这些算式都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3、师:用字母把没写完的算式表示出来吧? 板书字母式:a-b-c = a-(b+c) |
交流、汇报、组内补充等。 汇报发现(等式左右两边数字、相同,结果相同;但是符号和运算顺序不同。 左边是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右边是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经过引导后 学生汇报 学生举例 自编算式,自我验证,小组交流。 学生再次说说发现的规律 |
完成目标1 完成目标1、2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附页
教学板块 |
||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
学生课堂行为 |
完成目标 |
字母表达式可以清楚的把运算性质的定义表示出来。 四、练习深层感悟: 1. (增加)458-123-77 = 458-(□○□) 师:你有什么感受? 师:运用减法运算性质有时能使计算简便。(针对上两题解释。) 2. 全班笔练,反馈交流 小结:我们要善于观察数的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能盲目运用规律。 3. 1364-(578+364) 3875-857-683-317 3647-487-113-1856 649-385-615+351 五、总结
|
学生做题,回答感受 (后两题运用了规律计算简便了。前两题是用规律前后没多大感觉。) 继续做练习 做拓展练习 总结学到的知识 |
完成目标1、2、3 完成目标1、2、3 |
开发区第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尾页
板书设计 |
减法中的简便计算 350-64-36 |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连减算式中的简便运算。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时,我首先要学生独立思考,针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的算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虽然教参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学只停留在最基础的水平(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上,那就没有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只有对学生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学生才会去思考,所以针对a-b-c=a-(b+c)=a-c-b这样的算式变形,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让学生认真讨论什么时候运用这种变形更合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