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晴窗一日几回看_读卢中南老师书法新作

(2013-05-21 08:11:30)
标签:

杂谈


【敬告卢迷:博主2013.5.25在该博文末尾增加卢老师诗书一幅】

     这几天,反复欣赏卢老师近日在军博博兴大厦展出的几幅书法新作...http://s15/mw690/76eaa25dgdd1baa965dae&690

http://s16/mw690/76eaa25dgdd1baac8a32f&690

http://s15/mw690/76eaa25dgdd1baaecdb2e&690



http://s5/mw690/76eaa25dgdd1bab40e694&690



http://s16/mw690/76eaa25dgdd1bab84fa0f&690
http://s6/mw690/76eaa25dgdd2ed2fe2a75&690

http://s16/mw690/76eaa25dgdd2ed2e999cf&690


    这些作品,对我来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相比两年前在军博一楼大厅展出的作品,又有了新的拓展...             现在,我把一些感想写出来,与各位博友分享...

    首先申明我的观点:我觉得,自清代以来,能把欧字写得如此活脱,如此厚重,如此敦实,如此风格多样,如此富于庙堂气,如此正大气象,以及楷书章法的多样性...除卢老师之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了吧?各位看官如果不同意本人的观点,可以把材料也拿出来晒一晒,PKPK...

     学习楷书的朋友都知道,楷书太难写了!前人几乎把它写绝了,也把路给堵死了。要想在狭缝中求生存,开辟另一新境,谈何容易,而卢老师做到了,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许多许多...

    1,相比于以往,卢老师这些作品更显骨力洞达了,能感觉到每根线条都充满了力量,甚至能看出他的挥运过程:


http://s3/mw690/76eaa25dgdd1d3cbe6742&690  
窃以为,卢老师的楷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前期作品以欧体为宗,显得方整险峻,前几年则趋于温润蕴藉,而近期作品又有意往方正峭拔方面发展...

    2,卢老师在楷书中引入了行书的笔意。写欧字最容易把字写呆板了:一笔一划写去,攒笔成字,状如算子,了无生气...我们看卢老师书李东东<<沁园春>>作品,楷法行写可谓信手拈来,随意之极,这样就把楷书写活了:
http://s2/mw690/76eaa25dgdd1db83c3cd1&690

    3,卢老师近期致力于楷书章法的变化,这可以从他近期出版的<<<楷书章法举要>>一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楷书布局往往缺少变化,而卢老师通过块面的分割,辅以小字尤其是小楷的落款,甚至用硃砂色书写,使作品形式更多样,作品的内涵更丰富了。都知道卢老师擅写小楷,没想到他的小楷在大字作品中也排上了用场,这种小楷的落款甚至可以做单独的作品来欣赏:
http://s7/mw690/76eaa25dgdd245b7a6896&690


http://s7/mw690/76eaa25dgdd1e5de867e6&690 
可是由此也引出一个问题:如果书家不会写小楷,这种章法不敢轻易为之。记不清哪位书法家说过:不擅长写小楷的书法家不算真正的书法家。而老师榜书、大楷、中楷、小楷都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卢老师很善于向古人学习,他说古代的法帖都应该摸一摸,学一学,各种方法都应尝试尝试,不合适再返回来,就象我们吃饭,各种食物都得吃,不偏食,才能吸收各种营养,身体才能长结实...

    4,卢老师小楷作品富于魏晋气息,写得"珠圆玉润"...卢老师有个习惯,写中楷和小楷时,刚开始节奏会慢一些,严谨一些,到后来节奏会变快一些,更随意一些,就象开火车...http://s11/mw690/76eaa25dgdd24989f500a&690

http://s6/mw690/76eaa25dgdd2498b62765&690

    5,卢老师作品中的庙堂气。看看故宫内的匾额,都是用楷书书写的,显得雍容华贵...http://s10/mw690/76eaa25dgdd1ea0067069&690
窃以为,这是卢老师对欧体楷书之发扬光大,是对当代书坛之最大贡献。学欧字的人都心知肚明,写寸楷及十公分以下的字尚可把握,写大字乃至榜书,谈何容易:http://s11/mw690/76eaa25dgdd24d8aa7bda&690
没有对传统的积淀,没有气度胆魄,都写不了。卢老师这幅字应该是四尺整张大小,每字字径约70公分,写得如此敦厚、结实、抱团、茂宻、庄重、大气...字內笔画空间已剩很少了,但并不觉得拥挤...想想看,这两个字如果挂在一个高大的建筑物上,或置之名山大川,不管有多高,不管离多远,都不显得纤弱吧...

另外,卢老师写大字时,撇画都不出尖,而是力送毫端,戛然而止,显得拙实厚重。这使我想起国画大师董寿平先生画的竹子,也是独具一格,叶子不出尖的,被誉为"寿平竹"。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http://s11/mw690/76eaa25dg7c83b776801a&690

再看看2O11年元月拜访卢老师时,老师给我做的示范,范字字径有一尺大,写得端庄大气:http://s5/mw690/76eaa25dgdd254c7944b4&690
    6,一般写楷书都是叠格(打格)书写,而卢老师有时有意把字距拉近,各随字的长短占据空间,左右字并不严格对齐,更显行气贯通,这也算是老师学欧字而独创的一种书写方法吧:http://s2/mw690/76eaa25dgdd258cc0c311&690
    7,卢老师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并重,出版了几十万字的著作,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而<<楷书教程>>一本中对古代碑帖的精到解读以及提醒学书者在临习每个碑帖时应注意的问题令人折服。卢老师也不时做些诗词联句(如本帖的第一幅作品):http://s1/mw690/76eaa25dgdd278b3ab760&690

我手机还保存2009年秋老师送我的一首诗(八月赴内蒙古海拉尔考察有感):"天骄故里莽林生,直干盘根更纵横。为报春光回护日,迎风挺立任枯荣",并注:我在秦皇岛古长城时遥想北方郁葱一片,若有所感。内蒙之行加深了这种想法:树高者根必深。后来这首诗以书法的形式发表在刊物上:

 http://s10/mw690/76eaa25dgdd26dc904209&690
    8,近日,欧阳中石教授在山东有一个讲话,他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学习书法,一直提倡遍学百家,然后自成一家,而我们大多数人也学了不少家,可最后真自成一家了吗?他说这个问题需要重新思考。我想卢老师的书法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以上是我针对卢老师近期作品想到的几点观后感,可能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而以老师的低调性格,是不愿意我做这么一个并不算拔高的评论的,但我还是说出来了。而我这么说,恐怕也会引来一些书友的不快。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卢老师楷书在当代书坛的开拓性意义,会越发凸显出来。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揣摩卢老师走过的路,传统楷书在当代的传承就有希望。

最后加上一句:文责自负!

     博主2013.5.25补充:这是卢老师参加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览的一首诗,写得磅礴豪迈:http://s1/mw690/76eaa25dgdd8a6ab6560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