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光阴:  立春

(2012-02-04 10:32:13)
标签:

立春

光阴

节气

诗词

人文

分类: 【光阴*节气】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立春

 

http://s3/middle/76e37e76tb663ec36a932&690 立春" TITLE="中国人的光阴:  立春" />

 

汉宫春.立春 [南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春,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

 

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http://s10/middle/76e37e76tb663f0879e19&690 立春" TITLE="中国人的光阴:  立春" />

 

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

 

         ~~~~~~~~~~~~~~~~~~~~~~~~~~~~~~~~~~~~~~~~~~~~~~~~~~~~~~~~~~~~~~~~~~~~~~~~~~~~~~~~

         ~~~~~~~~~~~~~~~~~~~~~~~~~~~~~~~~~~~~~~~~~~~~~~~~~~~~~~~~~~~~~~~~~~~~~~~~~~~~~~~~

    

http://s6/middle/76e37e76hb6f36cacf895&690 立春" TITLE="中国人的光阴:  立春" />

 

三天前,掌管天文的太史就向天子禀告:某日立春。天子于是沐浴斋戒,恭敬地等候春天的到来。

 

最先感到春的气息的,是蛰伏在泥土里的小虫。然而它们并未醒来,只是懒懒地伸伸手脚,依然瞌睡着。苏醒过来的,是枯黄了一春的草木。草叶虽没有转青,草根已变得温润鲜嫩。枯直的树枝也已变得柔软而有弹性,如果折下一根细条,你便看得到它内芯的绿了。

 

他们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东郊的庙里,他掌管着春的气息以及整个一年的收成,他甚至还会给有福的人增加寿命。他小小的庙宇在树木的深处,人迹罕至,在冬日将尽的时节,满山的树木像还没来得及点染的枯笔水墨画,颇为荒凉。然而整个春天将由此发动。

 

立春前一日,寂静的郊外突然变得骚动起来。远远的村边小道上,一条长长的充满威仪的队伍逶迤而来。从那非同寻常的鼓乐声就可以听出,是天子前来迎春了。满天的青旗,掩映着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一路浩浩荡荡。

 

拜句芒神的礼仪庄严而隆重。跪拜之后,天子高高举起酒爵,然后徐徐泼洒在句芒面前的地上,接着又是跪拜。礼罢,人们给句芒让开道路,乐工们高奏鼓乐,句芒在人们的簇拥下向都城进发。稳稳站立在壮汉们肩头木板上的句芒,人面鸟身,方脸,神色端庄,目视远方,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高飞。头顶上,青色的春幡迎风而舞。在他旁边站着的,是一头雄壮有力却又憨态可掬的泥牛。

 

句芒进城的路上,欢迎的人群挤满了道旁。扮成春官的孩童,一路奔跑着,欢呼雀跃,边跑边喊:春到了,春到了。于是一路的百姓也随之奔走相告:春天来了。

 

第二天便是立春了。还在半夜的时候,便有走街窜巷的小贩高喊着:“赛过脆梨!”他们在叫卖萝卜。萝卜是立春日的人们必要吃的。叫“咬春”。


天大亮了,大人小孩慢慢聚到了城门口。土牛还是那样,昂首一动不动地站着哩。妈妈们抱着孩子在牛的周围转着圈,嘴里说:不生病,不生病。孩子们总要伸手去摸那好玩的土牛,可是土牛在庄严的仪式进行之前,是不能随便碰摸的。

 

http://s6/middle/76e37e76tb663ed960a65&690 立春" TITLE="中国人的光阴:  立春" />

 

主持“打春”仪式的,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穿戴整齐,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三下。柳条长二十四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他把柳条交給下属和民众,让他们一路传下去,轮流鞭打。噼啪的鞭响,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在鞭打声中,土牛破碎了,泥土散落开来,露出藏在其中的小土牛。围观的人群一拥而上,你一把我一把,抢夺破碎了的土牛。牛角上的泥土洒在地里,能让土地丰收。牛身上的土放在家中,会使今年养蚕兴旺。而牛眼的泥,放在药里调和了能治眼病。即便随手捞到的一把泥土,洒在牛栏里,也能让自家的牛膘肥体壮。

 

年青男子们哄抢着,头上簪满了春花的姑娘们站在一旁掩嘴微笑,绢线编织的燕子、蝴蝶在她们头上随风颤动,翼然欲飞。

 

如果没有抢到土牛碎块的,并不气馁。街边的小商小贩们已经摆开了一排排的小泥牛。小牛站在彩纸和柳条装点的栏座上,四周点缀了许多泥捏的百戏杂耍人物,不买一个,孩子们是决不肯移动半步的。

 

回家了。大门上早已贴上了“宜春”二字,所有朝南的窗户上,也都贴上精致美丽的春花。

 

 


 

摘录 《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