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风中飘扬 泸沽湖之伍


标签:
泸沽湖玛尼堆风马旗旅游风光 |
分类: 【行走川滇】 |
泸沽湖的摩梭族人很多,他们大多都信仰藏传佛教。沿湖而行,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见得到漫卷的经幡和风马旗、苍桑的玛尼堆。
风吹风马旗一次,就会颂经一次,一种信仰与寄托在风中传递!
玛尼石上多刻藏文的“六字箴言”和各种佛教经典。
雕刻造像的玛尼石更是丰富多彩,内容广泛。
有反映苯教拜物意识的龙、鱼、日、月画像,各种鸟头、兽头人身像,其雕刻得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也有反映佛教意识的各种护法神像、天王像,其刻画得形象逼真,浑厚有力,栩栩如生;也有着意刻画宗教史上有名人物的造像,莲花生、文殊等。
http://s15/middle/76e37e76hab1e5341075e&690
http://s15/middle/76e37e76hab1ed437d47e&690
玛尼堆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祭坛“神堆”。藏语为“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
玛尼堆经常设在山间、路口、江湖畔,玛尼堆的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
玛尼堆,藏语称之为曼扎(意为曼陀罗)或石供。
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徒步或骑马,只要从玛尼堆跟前经过,都会顺时针方向绕其而过。少则转一圈,三圈居多,有的甚至要转数圈,但必是单数圈。以求消灾免祸,赐福延年。
http://s7/middle/76e37e76hab1e6803b316&690
玛尼堆多为白色石头的堆积,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渡口、湖边或寺庙、墓地,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
http://s16/middle/76e37e76hab1e6b5a479f&690
http://s16/middle/76e37e76hab1e7234e7ff&690
http://s14/middle/76e37e76hab1e77e5c9ed&690
http://s11/middle/76e37e76hab1e7b0e706a&690
http://s2/middle/76e37e76hab1e7e92b1f1&690
http://s12/middle/76e37e76hab1e908e616b&690
http://s9/middle/76e37e76hab1e9a392898&690
http://s12/middle/76e37e76hab1e9d9ee7db&690
http://s3/middle/76e37e76hab1ea113d822&690
http://s10/middle/76e37e76hab1ea45b2189&690
http://s15/middle/76e37e76hab1eb423135e&690
http://s4/middle/76e37e76hab1e89858df3&690
或寺院、或村寨、或郊野总能看到高耸着的洁白佛塔,带给人们祥和宁静的感觉。
http://s11/middle/76e37e76hab1e8c15ad3a&690
灵塔是具有佛塔和塔葬双重性质的一种塔,据说现在世界上只为藏传佛教所独有。
http://s11/middle/76e37e76haaea7b75220a&690
http://s3/middle/76e37e76hab6950b2cad2&690
位于草海边上的泸沽湖唯一的藏传黑教喇塔寺——“阿六贡巴经堂”。
http://s11/middle/76e37e76hab1e6340bd7a&690
用红、黄、绿、蓝、白五色布制成的风马旗,上面印有身驮三宝的骏马、陀罗尼咒语、六字箴言、佛教经文和各种佛像图文。
每一个风马旗都代表着一个心愿。它是人们精神世界借与神灵沟通的纽带。
http://s6/middle/76e37e76hab1e93c66825&690
风马藏语称为“隆达”,隆为风,达为马。传说风马旗缘起于藏族祖先祭山神的仪式。
藏族人认为山神经常骑着风马巡视着雪山、草原、森林、河谷,保护着雪域人民的安宁,风是山神的坐骑。为了表示对山神的崇敬和感激,人们就会向山神献上“风马”,表示向山神献上宝马坐骑。
摩梭宗教
达巴教:
本土宗教,信仰万物有灵, 生死轮回,灵魂不灭,但必须死在母屋才能返回祖先地,客死他乡则不能返回祖先地—斯布阿纳瓦
本教:
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前的本地宗教,也称黑教,是最早传入摩梭的宗教,尤其是在四川的左所一代,至今依然信奉本教,并有本教寺庙——左所庙
花教:
为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之一,也称萨迦教,传入永宁的者波村,修建有达迦林寺,在宁蒗的东河,有东河寺,也是一个花教寺庙
黄教:
是摩梭地区最主要的宗教,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宁扎美寺,明代始建,原属噶举派寺院,现属格鲁派(黄教)寺院,是云南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