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 丽江篇 拾玖


标签:
丽江大研古镇风光摄影人文旅游杂谈 |
分类: 【行走川滇】 |
丽江古城(大研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古城选址独具特点,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优势。
西靠狮子山,北依象山、金虹山,南向开阔平坝,形成了坐靠西北面向东南的整体格局,既避西北寒风,又采东南光源,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http://s1/middle/76e37e76ha98613310e40&690
“天雨流芳”牌坊
木牌坊为三门二叠飞檐斗拱建筑。其上题写“天雨流芳”四字,为纳汉双意,其音与纳西语“腾恩吕方”谐音,意为“读书去吧”。
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的灵性,也寄托了先人对后代子孙勤奋读书的愿望
几百年来,四方街是滇西北最大的贸易集市。乾隆《丽江府志略》记四方街:“环市列肆,日中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无日不集,四乡男妇偕来。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
http://s2/middle/76e37e76ha9851ad86f51&690
http://s6/middle/76e37e76ha9854ccd45b5&690
大石桥
雄踞于丽江古城中河中段的大石桥,因桥下能看到玉龙雪山的倒影,亦名映雪桥。
该桥由明代木氏土司修建,系双孔石拱桥。大石桥负载了几百年古城的商旅往来,市井交流,为古城众桥之首。
http://s16/middle/76e37e76ha9853e21e02f&690
东巴宫歌舞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
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邪恶势力的斗争。
http://s11/middle/76e37e76ha9858aa5cd0a&690
http://s10/middle/76e37e76ha9858d72d839&690
http://s8/middle/76e37e76ha98590d8a747&690
纳西骑士
古城中心留有方形广场,称“四方街”。据说这是模拟“知府大印”的形状,象征权镇四方。
http://s14/middle/76e37e76ha985ce73bced&690
古老的水车在清澈的溪水冲激下不分昼夜地转动。
“咿呀”之声不紧不慢,缓缓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恍若时光流转,凸现着古城的宁静与淡定。
http://s7/middle/76e37e76haa25f76b7ec9&690
木府
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
进忠义石牌坊迎面就是“仪门”,匾额手书“木府”二字。
门上联云“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表露木氏土司忠君爱国的情怀。
http://s8/middle/76e37e76h776e57ffadb6&690
“忠义”石牌坊,高11米,斗拱石檐,三门四柱,皆为通天石柱。前有四尊石狮支撑守护,后有成对鳖鱼、云鼓抵持。原为明朝万历年间奉圣旨而建,史称“栋梁斗拱,通体皆石,坚致精工,无与敌者”。几经兵火,却难逃人祸,在1966年毁于“文革”。
http://s2/middle/76e37e76haa4f8cf9954b&690
霞客记
1638年,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至丽江,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木土司衙署,留下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评价。
http://s6/middle/76e37e76ha986cffc67a5&690
鸟瞰木府
丽江木氏土司街门,俗称“木府”,规模宏大,色彩辉煌。既与古城融为一体,又具王府气派,与民居建筑形成鲜明对照。
“木府”始建于明代,经历代土司相继营建,到土司鼎盛期的木增时代,占地面积已达百亩,分为衙署、家庙、住宅等,有近百座大小建筑。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的兵火。
http://s5/middle/76e37e76ha9ac0f80a654&690
桃花岛
桃花岛——古城的一家客栈字号,颇有人在江湖之味道。
http://s14/middle/76e37e76ha9d6d5ff539d&690
http://s1/middle/76e37e76ha9ac14a6ec10&690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自明朝,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古音“砚”“研”相通,故而得名。寓意文脉旺盛、人杰地灵。
http://s2/middle/76e37e76ha985f10b1a51&690
高城望断
古城中现仍有一些明清民居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瓦屋楼房。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并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http://s11/middle/76e37e76ha9ac19e5b1ea&690
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描述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http://s14/middle/76e37e76ha9ac1d1da9fd&690
http://s7/middle/76e37e76ha986f5d82b86&690
古城依山就水,不拘一格地随地形建房立街,房屋层叠起伏,错落有致。道路曲径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间和谐的街景。
独特的是,不象汉族的城市一样,城必有墙,丽江古城是一个没有城墙的城市。
传说丽江世袭土司姓木,忌讳给“木”字加上“方框”就变成“困”字。实际上,不筑城墙与丽江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地位有关,与纳西人的开放传统有关。
http://s7/middle/76e37e76h775dfff6cf76&690
http://s10/middle/76e37e76ha9ac089720a9&690
http://s7/middle/76e37e76ha9ac1642e426&690
公元1254年丽江木氏先祖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赐姓“木”并封为世袭知府。
木氏坚定而英明地统治和管理着丽江,以致当地人称其家族为“木天王”。
然而,木氏在丽江经过460年的经营后终于走到了头。
1723年满清政府对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废除木氏土司世袭土知府,派流官任知府,将木氏降为土通判。
多少繁华如梦,至此皆成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