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岛 泸沽湖之壹


标签:
土司岛泸沽湖风光旅游摄影诗词杂谈 |
分类: 【行走川滇】 |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乡之间,距宁蒗县城76公里。当地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意思是“母湖”,母亲的湖。因湖的形状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
她像一个古朴、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环绕的怀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镜。
泸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五个小岛给人以无限悠远的遐想。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女性形象的神话,成为当代名副其实的“女儿国”。
http://s16/middle/76e37e76h7733f96fb90f&690
整个湖泊状若马蹄,湖心簇拥着诸多岛屿,湖面四周群山环抱,湖光山色,宛如仙境。
湖中有五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
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
明代诗人胡墩赋诗云“泸湖秋水间,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应识仙源近,乘搓访赤松。”
http://s8/middle/76e37e76ha6ade76737f7&690
泛舟湖上
独木小舟贴着水波荡漾在湖中,此起彼伏的渔歌委婉悠扬,将您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在湖光山色中早已醉了的心被这歌声撩拨着,有今夕何夕之惑。
http://s9/middle/76e37e76ha6ade9e802c8&690
舟中远眺土司岛
土司岛,摩梭语谢瓦俄岛,位于泸沽湖的中部,里务比岛的西北侧。
岛屿地处湖心,林木葱郁,东西窄而南北宽,为狭长形。20世纪初永宁总管阿云山土司曾经在岛顶建立一别墅,因此该岛亦叫土司岛。
阿云山土司叱咤风云的历史去不复返,但是盛情款待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的故事却传为佳话。
http://s11/middle/76e37e76ha6adeed97dfa&690
土司岛码头
码头边停靠着许多猪槽船。如今坐在猪槽船上,从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划过,可以回顾这个民族的社会变迁,可以倾听世代相传的传说及湖面上掠过的夹杂着淡淡清香的歌声,十分的惬意。
http://s10/middle/76e37e76ha6adf1976d89&690
划舟的摩梭少男
摇浆的梢公,年龄不大。长发及肩,衬副墨镜,酷毙同舟MM。话不多,颇冷,尽显黑色幽默。
开船时披在身上的花皮袄已置之身旁,阳光明媚可湖面寒气迫人。
http://s4/middle/76e37e76ha6adf436d333&690
在湖的北岸,屹立着一座秀丽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视为女神化身。从南边远远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头昂首而卧的狮子,人们又叫它为狮子山。
她保护着山下各族人民的平安幸福,让百姓多子多孙,让姑娘健壮美丽,让庄稼茂盛,牛羊兴旺。
http://s3/middle/76e37e76ha6adf7228332&690
猪槽船
猪槽船的渊源,还带有一点神密的色彩。
摩梭民间传说,远古的农奴制时期,在一家大户人家当奴隶的一位女性正在喂猪的时候发生了洪水暴发,汹涌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寨,吞噬了所有生灵。她急中生智,跳进了漂在水中的猪槽。
她得救了,摩梭这个民族也得到了延续。
由此猪槽演变成为了船,成为了摩梭人心中的生命之舟,生活之舟。也许由此确立了女性在摩梭部落家族群体中的主体地位。
http://s3/middle/76e37e76ha6ae01bac392&690
玛尼堆
泸沽湖的摩梭族人很多,他们大多都信仰藏传佛教,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见得到玛尼堆。
不知为何,这里的生物都透着灵性,也许近佛者灵吧……
http://s11/middle/76e37e76ha6ae0501fc5a&690
玛尼堆
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玛尼堆,或隆重或简朴,诉说着一种信仰、一种依靠。
http://s13/middle/76e37e76ha6ae07ed8ecc&690
喇嘛庙
文革运动,岛上所有建筑物荡然无存,只留下残砖断瓦。
如今慢慢地恢复着往日似曾相识的记忆,建起了一座小庙,给当地的民族抚平历史的创伤。
http://s7/middle/76e37e76ha6ae0a8d0046&690
http://s9/middle/76e37e76ha6adfd9dd338&690
http://s4/middle/76e37e76ha6ae1a7ebdf3&690
喇嘛庙旁的老树
http://s15/middle/76e37e76ha6ae1df3c63e&690
http://s12/middle/76e37e76ha6ae20fdf65b&690
http://s10/middle/76e37e76ha6ae2435f0a9&690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附记:
摩梭文化
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习俗。
一家之中以“母亲”为首,以“女性”为主,独特的“走婚”风俗决定了它独特的社会背景。
“阿夏。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亲密的伴侣,阿夏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异居婚。
男女双方终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发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楼"留宿,白天仍回自已家中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生育的子女归女方。
这种婚姻通常没有什么手续和仪式,男女阿夏之间不建立共同的经济生活。感情破裂,则男不再登门或女闭门不接,自然终结关系。
孩子随母亲生活,成年行"成丁礼"后他也能知道父亲是谁,但和父亲只有道义上的联系。从小接受母亲和舅舅的管教,自然地在情感和经济上都属于母亲家。
摩梭文化主要体现在:
核心价值:家庭家族和谐,尊老爱幼,例如走婚一定要晚去早归,是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恋爱也不在白天,你很少看见一对摩梭恋人牵手走在湖边。
生活原则:分享而不是占有。
主导意识:是我们而不是我。
两性关系:和谐平等,没有妇女歧视,也不会歧视男性。今天有所改变,也是归因马帮、喇嘛教和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