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2011-12-20 22:26: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图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能力目标:

1、培养能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2、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情感目标: 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利用地形剖面图和图表比较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能利用地形图掌握世界两大山脉带的组成和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培养能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2、利用地形剖面图和图表比较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及方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能力体现

导入新课:(导入语:“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既然要了解世界地形,就有必要读懂世界地形图。)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七大洲的几何图形图。

利用多媒体出示空白的世界地形图,并逐一展示七大洲,四大洋。让学生了解其位置。

请个别学生上台在草图上填写七大洲的名称。并能在多媒体上从大到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掌握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让学生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利用地图进行温故知新的能力。

 

过渡:当茫茫太空中的地球从远到近冲击我们的眼球时,我们会感觉到地球表面有什么变化?(词语概括:平滑---——凹凸不平-----高低起伏)

 

一、陆地地形

1、地形的概念

教师让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地形变化。并展示几张地理景观图。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世界地形图,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形图,大家说一说:图上出现哪些地形名称?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得出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

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文字(注记),得出世界上有:平原、高原、丘陵、沙漠、草原、盆地、山脉、山系等地形名称。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感性认识地形变化的能力。

2、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教师让学生念课本27页第一段。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利用多媒体出示五种陆地地形景观图。

学生质疑:世界地形上为何没有山地,而出现山脉,山系等地形名称?

引导学生初步感性认识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类型并基本判定地形名称。

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意识。

感性了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的大致形态特征。

过渡:说道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这些地形的高低呢?

3、 海拔和相对高度

 

1、利用多媒体出示地形剖面图,演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直观概念。

课堂练习:

下列描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

A、吐鲁番盆地高度-155米。

B、死海高度为-400米。

C、珠穆朗玛峰8844米。

D、学校教学楼高30米。

 

1、观看演示,思考回答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请个别学生大概说出二者的定义。

1)海拔(绝对高度):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高度差。

2、当堂练习,掌握知识。

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异。

2、培养学生快速识记知识的能力。

3、课堂训练巩固知识。

4、平原和高原

1、利用多媒体出示平原和高原的景观图和地形剖面图,演示二者的异同点。

2、再次出示空白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指出该地形的世界之最。

1、阅读课本27页,思考归纳平原和高原的异同点。

2、对照地图册指出二者的世界之最的位置。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掌握二者的异同点。

再次认清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6、山地和丘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山地和丘陵的景观图和地形剖面图,演示二者的异同点。

2、再次出示空白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指出该地形的世界之最。

 

1、阅读课本28页,思考归纳山地和丘陵的异同点。

2、对照地图册,在空白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二者的世界之最的位置。

 

1、掌握二者的异同点。

2、再次认清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7、盆地

1、利用多媒体出示盆地的景观图和地形剖面图,演示该地形的形态特征。用底部被打坏的脸盆来形容盆地特点。

2、再次出示空白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指出该地形的世界之最。

 

1、阅读课本28页,思考归纳盆地的形态特征,特别是有些盆地中部可为起伏的丘陵。

2、对照地图册,在空白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该地形的世界之最的位置。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再次认清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归纳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利用多媒体出示图表归纳五种地形类型形态特征。

学生再次识记五种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并归纳出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

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识记五种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

过渡:五种陆地基本类型为何有山地,而没有山脉,二者有何关系。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本28页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三、陆地两大高峻的山脉带

出示山脉走向图。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本28页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再次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阅读课本和地图册,掌握两大山脉带的组成及在地图上的位置。

掌握山脉是由按一定方向排列的山地组成。

阅读课文和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掌握两大山脉带的组成及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1、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2、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1、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两大山脉带的组成和位置。

2、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

 

课堂

活动

出示一份世界之最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的世界地形图思考回答。

根据世界地形图,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课外搜集地理知识的能力和看图能力。

课堂

小结

利用多媒体再次归纳本节知识点。

学生思考归纳回答,再次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

布置

作业

课外调查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回家根据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巩固课堂基础知识,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