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字指导课》教学设计

(2013-03-19 14:14:35)
分类: 网络教研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写字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正确书写本组生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2.重点指导书写“亭”、“簇”、“臀”等字。

3.培养学生静观默察、反复玩味等观察方法。

4.写字与做人相结合,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教学重点】写字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歌曲《龙文》

(部分歌词: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

一、引题激趣,感受汉字美好

导语:“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曲龙文唱出了中华汉字文化的古韵,让我们领略了汉字的无尽魅力。为了更好地书写汉字,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单元写字指导课。

二、复习生字,指导观察结构

1. (课件)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习了第一单元,读一读这些新字新词。

山 湖  梅雨  医道  

疵  登   山  骆驼  列    

长  江   花团锦  烈  围  微 

头   蜿蜒  汁  

2.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特点

这些生字我们会读了,字形、字义也掌握了,那么怎样才能将这些字写规范写美观呢?首先让我们观察: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把握字的结构特点。

三、故事欣赏,领悟写字方法

古往今来,很多人勤奋练字成为美谈,让我们听这样一个关于习字的故事——《王羲之练字》。

感悟交流:写字要勤练习,细揣摩,专心致志。

由王羲之练字的故事总结写字小窍门:

持之以恒勤练习,

结构笔法揣摩细,

专心致志笔强劲。

四、“永”字八法,基本笔画练习

我们中国的汉字,结构与笔画完美结合,写出来才会更美观。下面我们进行基本笔画练习。

1.师范写“永”字。点拨:一个“永”字,包含了八种笔法。

强调:点要稍顿、横略向上扬、折过来的竖必须直、撇捺要舒展。引导学生感受起笔、顿笔等笔画书写常识,揣摩写法。

2.学生试着模仿练写两个。

五、示范指导,练习重点字书写

引语:我们运用米芾练字的方法、王羲之练字的精神,试着练习书写几个上下结构的生字。

1.指导书写“亭” 字。

(1)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个字的书写特点。

(2)小结写法:字如其人,做人正直,写字也要“正”“直”。书写这个字要做到:点正,横短;中间部分宜宽;竖钩正直。

(3)教师示范书写,使学生感受到书写节奏。

(4)在练习纸先描两个,然后认真临写一个。提示学生每写完一个都要与范字进行对比,找出不足再练习。

(5)学生书写展示。

2.指导书写“簇” 字。

(1)教师范写。

(2)怎样可以把“簇”字写漂亮呢?师生小结:上小下大。第三、六笔都变点,末笔为捺。“族”左右两边要互相谦让。

(3)学生描后临写。

(4)同桌评议。听了别人的意见后,再临写一个。

3.小组自由练写“臀”字。

(1)学生自由练写。这个字老师不讲了,同学们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自己练习。

(2)指名到黑板上书写,学生交流书写感受。

4.学生选择本单元上下结构的生字自由练写,要求既有质量又兼顾速度,教师巡视后随机指导难写字。

六、拓展练写,学生作业展示

1.展示教师书写练习纸,使学生领略汉字之美。

提示:如果单个字写漂亮了,字与字组合在一起写成词语也很漂亮。为了书写美观,词语之间要有空格。

2.打开教材生字表,规范书写生字和词语。(播放古筝名曲)

3.学生作品赏析。你觉得同学的作品写得如何?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呢?

七、课尾延伸,鼓励坚持练字

1.引导:为了提高书写速度,有时我们就要书写行楷。行楷的特点是笔笔有呼应,笔画之间有连带。

教师当堂书写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渗透行楷知识。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把这两行诗句送给大家,让我们以此共勉。请同学们课下多加练习。

附: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