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2023年师德师风征文)
(2023-10-10 16:21:01)
标签:
见证师德师风征文 |
分类: 教育杂谈 |
见证
我在粤西一座小城教书,已经二十余年了。
小城不大,历史却很悠久,是座千年古城。
小城处两江交汇之地。鉴、罗二江,一左一右,蜿蜿蜒蜒,由州北流到州南;流进城区,合成鉴江,又蜿蜿蜒蜒,流向下游的吴川出海。
小城三江六岸。城东有旧城岭,城西有宝岭,城北有凤凰山。
我教书的学校,是本州第一所官立学校,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迄今已有863年的老校龄了。
学校原在城西宝岭南麓,十多年前搬至城北现址,凤凰山亦成为校园的一部分。
校舍枕凤凰山东、北而建,右边罗江倚凤凰山静静流淌,左边数百米鉴江不舍昼夜,正前方二江合流浩浩向南。依山傍水,钟灵毓秀,是办学校的绝佳地。
某年秋日,我登凤凰山而俯瞰鉴、罗二江。山青水碧,天高地迥。不由逸兴遄飞,歌而咏之:“一山集萃,二江控水。雍雍黉宇,呦呦鹿鸣。”学校向衡水学习,每个班每天都要喊“励志口号”。我做班主任时,每年都将这四句诗作为班级励志口号,且美其名曰“万年班号”。
我做班主任的时间也很长了,由2010年做起,连续做了十二年,由“青丝”做到“白发”。直到两年前,身体坏了,要休养,才辞了班主任职。
班主任的工作很繁琐。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得担待着,挺辛苦的。有同事苦中作乐,调侃班主任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
这还真不算夸张。那时我女儿才两三岁,但我们父女俩很少能见上面、说上话。因为早上、下午她醒来时,我已上班去了;中午、晚上我回到家时,她已经睡着了。唉,女儿现在已14岁了,回顾她这些年的成长,我内心愧且痛着——这么多年,我忙于工作,极少陪伴她,没能尽到父亲的责任,错过了她的童年。
特别是她读小学的时候。由于她妈妈也是教师,每星期要看两三个晚自修,每到这时,我们只好狠心将她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女儿害怕,打电话给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每次都说:“等爸爸下班了,就回去……”待我下班回到家,女儿已经上床睡着了。
四五年级时,我们夫妻发现女儿学习成绩下滑,特别是数学下降地厉害;也不亲我。妻子说,女儿晚上一个人在家时,因为害怕,都是一边听着“小度”(百度智能音箱),一边自己做作业,没有父母在旁监督、辅导,自然学不好;也不亲爸爸了……
每次听妻子说这些话,我内心都沉沉的,很重很重。可没办法,生活的担子挑着,工作的职责扛着,我仍然只能早出晚归,把精力投放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
2010年至2012年,我连续两年做理15班的班主任,由高二带到高三。
本州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学校的学生,除了城里人家子弟,一半多是乡镇的农村学生。所以虽然学校学风淳厚,可也有许多同学家境很困难。
我也是出身农家,靠勤奋学习,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这所学校教书,才变成了“城里人”。但根子里,我始终视自己为农家子弟。
做班主任工作,除了管理好班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还要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度过难关。
相比我读中学时,没有国家、省、市、县的助学金,2010年的学生已经非常幸运了——他们有各级政府拨发的助学金。当然,那时不像现在,助学金的名额不多。以理15班为例,高二、高三两个学年的助学金名额都是九个。但班上申请助学金、符合申请条件的同学有十八个。
我很为难。这十八位同学的家境都很困难,都符合申请条件,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同学。到底该把助学金名额给谁呢?为了不偏私,我召开班会讨论,最终集体决定由十八位同学轮换着领助学金——高二这九位同学领了,高三那九位同学领。班长小黄是合江镇农家子弟,当时家里遇到变故,极其困难,但他还是等到高三时才领助学金。
除了政府的助学金,年级和班上还通过募捐来资助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班上每个月募捐一次,凑成一笔款,平分给班上经济很困难、且愿意申请领取这笔资助金的同学。当然,为了保护受资助者的隐私,我们不在班上公布受助者名单。
这个事不好办。即使家境最困难的同学,也会觉得领取同学的捐款很难堪。但还是有两位同学申请了。一位是杨梅镇乡村的小海,男生,自幼丧母,兄弟两人,由父亲拉扯大,家中一贫如洗。一位是良光镇乡村的小敏,女生,子妹5人,她是最大的,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带病外出打工,每个学期的学费都无法按时缴纳。
于是班里每月给这两位同学捐款。同学们也没什么余钱,多是五毛、一元、二元、五元地尽力捐献自己的爱心。为了给同学们做榜样,带好头,我每个月也捐50元。这样凑起来,两位同学每月大约能领到120元左右的捐款,能稍解他们的经济困难。
两位受资助的同学都很刻苦。小海原来基础差,成绩不好,但他咬牙狠学,每天午睡时都留在教室自习,终于在高三时慢慢把成绩提了上来。小敏成绩原来就不错,她也每天坚持放学后留在教室学习。
但他们的家庭实在太困难了。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小敏走进办公室,跟我说不想继续读书了,家里供不起。我开导她:“再困难也要坚持,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况且还有那么多人帮助你呢!”后来,我向学校说明他们的困境,学校依相关政策减免了他们的学费。到高三时,学校通知说其他班剩余了几个助学金名额。我就赶紧向学校申请,为他们争取到两个名额。这样,他们总算坚持把高中读完了。
2012年高考,小敏考上广东工业大学,大二时响应国家号召,转读半导体专业。小海考上本A线,选择回母校复读,2013年考上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赴约旦参与我国“一带一路”的重大基建工程。班长小黄考上广州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毕业后考上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现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任骨科医生。
2023年8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之时,华为“低调”发布5G手机Mate60系列,宣告彻底突破美国芯片封锁!
举国欢庆!我则既意料也意外。
高考后,我和小敏一直有联系。她大学毕业后,先是到福州紫光集团工作,然后到东莞华为海思做芯片研发。由于工作体面,收入较高,她不仅把家里的楼房建好,把父亲的病治好,供弟弟妹妹读完大学,还在东莞莞城市中心的高档小区购买了商品房。
去年5月,小敏结婚,回娘家摆喜酒。我欣然携全家赴宴。见到新郎小林,温文憨厚,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华为公司某部门主管。我十分喜欢他,为小敏高兴不已。席间闲隙,我问小林,听说华为正跟全国的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来突破美国的芯片封锁,是吗?小林很坚定地回答——是的!
所以,华为能突破美国芯片封锁,是我意料之中的;但这么快就大功告成,就很出乎我意料了。
转念想,国家富强了,才能这样呀!中国已今非昔比了,它的伟大崛起,是任何敌对势力所不能阻挡的。正如现今的高中助学金,不仅名额多、金额高,还因为学生家境普遍小康,所以申请的学生大幅减少,每学年的名额都很充裕。像小敏、小海、小黄们高中时的“困难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古城,老校,我,见证着学生成人成才,见证着国家的发展壮大——“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我该多么欣慰和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