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橘之郡
橘之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08
  • 关注人气:1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作文题目解读、评分细则及教师下水作文二篇比较

(2021-04-16 15:44:41)
标签:

品孔颜之乐

做幸福青年

分类: 高考作文指导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作文题目解读、评分细则及教师下水作文二篇比较

 

一、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对主题的理解:

1.“孔颜之乐”内涵:简单(生活)的快乐、安贫乐道的快乐、精神追求(充盈)的快乐、追求道义的快乐、富且贵的快乐(符合道义)、其他合理解说。

2.时代青年的幸福:简单(生活)的幸福、安贫乐道的幸福、精神追求(充盈)的幸福、追求道义的幸福、富且贵的幸福(符合道义)、启迪他人的幸福、引导(引领)他人的幸福、探索人生真谛的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担当使命的幸福、其他合理解说。

3.“品孔颜之乐”与“做幸福青年”之间的逻辑关系:“孔颜之乐”启迪与引导时代青年的幸福观、幸福追求、幸福实践。

4.“孔颜之乐”的辩证分析:材料中孔子之心志,只可赞同。不可反对。颜回之乐,可以仅表示赞同,也可以辩证分析。比如,赞同颜回安贫乐道,肯定其时代意义。也可以在赞同颜回安贫乐道,肯定其时代意义的基础上,涉及时代青年不能停留于物质的贫困,在追求精神富足的同时追求物质富足的相关内容。

5.“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是一个关系型的主题,写作时二者不可偏废,但可以有主次详略之分。

6.考生可能偏离题意的关键词:坚持、坚守、奋斗、拼搏、初心等。此类词语在写作中多会偏离题意。评卷时请注意辨别。

 

三、打分等级参照:

54-60:结合材料,紧扣“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对孔颜之乐的理解准确深刻,做幸福青年的追求明确;传统精神与现实幸福,两者关系密切,浑然一体。语言通畅,结构严谨,文章有亮点。

48-53:结合材料,品评孔颜之乐准确,明确表明了对做幸福青年的追求,但是内容偏指一方,逻辑关系不够紧密。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无亮点。

45-47:结合材料,仅详尽品评孔颜之乐,但对做幸福青年一笔带过、缺乏分析。或者对品评孔颜之乐一笔带过、缺乏分析,仅对做幸福青年详细分析。“品孔颜之乐”与“做幸福青年”二者之间简单拼接、缺乏内在的联系。

40-44:结合了材料,品评了“孔颜之乐”,但通篇不提“幸福”,而用“实现价值”“寻找快乐”等词代替,与“幸福”若即若离。或者对“孔颜之乐”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做幸福青年”一笔带过。

36-39:对“孔颜之乐”一提而过,或对“孔颜之乐”的理解不准确;也没有做幸福青年的追求。

35及以下:不结合材料,另起炉灶,品评别的精神品格,也没有对做幸福青年的追求。以及其他偏离题意的。

 

四、关于等级打分:

(一)基础等级——内容和表达两项,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20分):重点是题意、内容。表达(20分):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注意: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1.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不跨等给分。

2. 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 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1. 错别字,1个扣1分,重复不计;

2. 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3. 无标题扣2分。

4. 无发言稿格式扣2分,格式不够规范扣1分。

 

(二)残篇评定

1.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 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 完全空白的,评0分。

 

六、请根据以上深圳一模作文评分标准,给以下两篇教师下水示范作文打分,并说明理由。

(一)

爱心仁行,所处皆乐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龚志民)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对“颜回之乐”的美好境界十分好奇和向往,愿与大家一起探寻颜回快乐的奥秘。我辈新时代青年,处繁华盛世,无物乏之虞,足不出户观天下,无闭塞之苦,为什么亚健康者日益增多、自杀率居高不下?

首先我们应该打准寻找人生快乐的方向,历代追寻者不绝如缕。周敦颐要求程颐、程颢“寻颜回乐处”,是启发弟子悟儒家之道。寻者,搜求也。向何处搜求幸福快乐?既是时代痛点,也是社会大课题。

若有人知乐居处,愿远赴异乡伊处,远观近随,与伊同住。孔子颜回师徒,日日温良恭谨,贫不失礼,穷不失志,群居能全节,独坐能守心,始终保持愉悦之乐。难道孔子颜回所处陋室,或有奇物佳景妙事值得大乐?这是方向大谬。

仁者之乐,与民同,与国俱,本质上是家国天下情怀的外现,是儒家任重道远、君子自强不息理想在心中的绽放。《方山子传》中陈慥在光州黄州找到了隐者之乐,苏东坡在赤壁找到了达观者之乐,陶渊明在田园找到逸者之乐,曹操找到了入世奋斗者“天下归心”之乐。他们的乐,与孔子颜回之乐是有区别的。陈慥独乐,苏东坡与友乐,陶渊明与田园乐,皆不及仁者之乐。家国面前、大义面前,生命亦可弃;礼乐面前,必正襟危坐神色肃然。个人纵有得失,岂足戚戚称道?岂足沾沾自喜?

广莫过于拥仁心,乐莫过于善慎独。只要胸中有理想的火焰在燃烧,便无惧环境的寒冷;只要有远行的目的地,便绝不轻言放弃。纵使失败,亦有丹心照汗青。有此心,乐必随身。有此志,失落必远离。63岁的张桂梅在云南边远山区华坪的孩子们那里践行了“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的奉献者之乐,年届九旬的袁隆平用一生在田野中践行“稻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耕者之乐。此心此志,名曰“仁爱”;胸怀此心此志,才是真仁爱。新时代的青年,不仅应该仰慕孔子颜回之乐,更应该延续传承前贤的精神和心志。

怀仁爱者,必修仁术;具仁术者,还要敢于用生命去担当。仁者志在家国天下,任重而道远,寻乐的青年,必须准备好一生的行装,磨练远行的意志。

“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不是某一天吃了农家乐的绿色食品、或者饮了天然矿泉凉水,颜回之乐,是一生如此,如四季常青的松柏,经岁寒而不凋。颜回之乐,不在身外,是由心而发,不是漫山遍野“寻”来的,是用“仁心大爱”“仁术良能”铸炼的。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至,乐必随之,天空大地了无痕迹。作为今天的新青年,仁心仁术、幸福快乐都得靠自我去点滴铸炼生成。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此道、此理,即是仁心、忠义、恕道,只有一生不断反省、校正自己,才能“一以贯之”,仁爱一生,乐伴一生。怀仁心之爱、持仁者之志、修仁术之能,无论行天下、居一隅,无论在陋巷、立华屋,只要志不移,便可乐不移。

以上是我对颜回之乐的个人见解和思考。谢谢大家。


(注:龚志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深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直属学校“年度教师”提名奖获得者,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出版社《试教通讯》等发表近百篇文章。出版发行教育教学著作六部。先后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高考同题作文比赛”一等奖、最佳作品奖、《帅作文》杂志“高考同题作文比赛”优秀奖,海南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海口市教学论文一等奖、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独立完成人。)

 

(二)

物质可简单,志趣须高洁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发言稿

(油市中学  秦实)

尊敬的语文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与这次交流会,我的发言题目是《物质可简单,志趣须高洁》。

在我看来,材料中的“孔颜之乐”,是乐在精神域的志向高远和情趣洁雅,从而超越了物质生活清简甚至贫苦的忧扰。你看孔子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疏食饮水,曲肱而枕,是很清简的了,他却乐在其中,何也?我们了解孔子的为人,知道他志趣不在饭食等物质追求,而在于大道大义的播扬。志趣不在此,故不苛求之,简单即可。所以他接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若违了自己的高洁志趣,纵然富且贵我也弃如浮云。看,这是一个“物质可简单,志趣须高洁”的孔夫子!(定义“孔颜之乐”;品读孔子之乐——物质可简单,志趣须高洁)

我们再看颜回。孔子称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陋巷,常人不能忍受其艰苦,颜回却能“不改其乐”,为什么呢?也是和他老师一样罢,皆因求高洁之志趣,故而至贫苦的物质生活也不能“改其乐”。所以孔子要赞叹他:“贤哉,回也!”看,这是一个“物质可简单,志趣须高洁”的颜贤人!(品读颜回之乐——物质可简单,志趣须高洁)

孔颜的“物质可简单,志趣须高洁”之乐,对于我们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幸福青年”,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引导意义。(过渡。由“品孔颜之乐”过渡到“做幸福青年”)

因为,我们所要做的“幸福青年”,应该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作为其深厚的文化根基,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二是超脱庸俗的物欲观,追求高远志向、洁雅情趣,从而践行积极有为、勃发壮美的人生。而这两点,“孔颜之乐”都具备。一方面,它确实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内容,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另一方面,它所倡导的简单物质、高洁志趣,非常适合于青年。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孔颜之乐”,原因就在这里。(下定义,分析为什么。阐释“幸福青年”含义,分析“孔颜之乐”为何对“幸福青年”有重要的启迪和引导意义)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这就要求我们在“物质可简单”和“志趣须高洁”两个方面做好。(总述怎么办:从“物质可简单”和“志趣须高洁”两个方面“做幸福青年”)

在“物质可简单”。并不是要我们过孔颜那样清苦的生活,而是要我们在物质丰盛、物欲炽热的当下,秉持简单、适度的理性物质享用观念,不奢侈,不沉溺,不做物欲的奴隶。青年而沉溺于物质享受的浅薄快感,眼界便低下了,精神便萎靡了,幸福也就远离了。我们的一些同学,用心不在学习而在物质享受上,热衷网购,成了快递店的熟客。这样,又如何能成为“幸福青年”呢?(分述怎么办:从“物质可简单”方面“做幸福青年”)

在“志趣须高洁”。新时代的“幸福青年”,必然是志趣高洁的。当今中国,虽然发展一路向好、国势蒸蒸日上,正走在中华伟大复兴的路上,但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在内部,我们有持续发展、统一国家等压力;在外部,美日欧等列强出于经济竞争、意识形态和文明碰撞等原因,不愿意中国发展强大,对中国的排挤、打压正在不断加强。国家有难,青年担当。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学生,不要沉湎于现世安稳的“小确幸”,而应怀抱高洁志趣,以刻苦学习为幸福,以奉献国家为幸福,以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为幸福,成为一个勇担新时代新使命的“幸福青年”!(分述怎么办:从“志趣须高洁”方面“做幸福青年”)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橘之郡点评:

就考场作文而言,这两篇教师下水作文的高下是很分明的。

首先是写作态度,秦实老师比龚志民老师敬慎。龚老师虽是特级教师,但写这篇下水作文时,未能心怀敬畏、慎重下笔,以致审题不当,未能完成写作任务。例如龚老师开篇就把题目要求的“孔颜之乐”错读为“颜回之乐”,至文末也不能发觉这个低级错误,仍言“以上是我对颜回之乐的个人见解和思考”。可见龚老师始终未曾认真审读题目,就很轻率地、自以为是地写了这篇下水作文。再如龚老师对“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这一关系型论题,竟然极度漠视“做幸福青年”这一重要写作任务,全文只是自言自语地谈“对颜回之乐的个人见解和思考”,令人费解。既无法说明“品孔颜之乐”与“做幸福青年”的密切关系,又未能完成“做幸福青年”的核心写作任务。则这篇下水作文的失败,是必然的了。

其次是文路铺设,秦实老师比龚志民老师清晰。读秦老师这篇作文,感觉是思路繁杂、啰嗦,不清不爽,读时幸苦,读后懵懂。思路不展,踟蹰蜷缩,是否与秦老师的写作态度慢怠有关?不得而知。反观秦老师,其人虽默默无名,但这篇下水作文确实写得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读着简单明了。

再次是语言表达,秦实老师比龚志民老师平易。龚老师在文中多用文言,引经据典也多,但表述得很艰涩,读着不顺畅、不舒服。依我的经验和理解,这既有文言功底的问题,更有情思不逮的问题。而且,在主题班会上用拗涩的文言书面语发言,是否恰当呢?至于秦老师的平白的口语,是较平实而适宜听讲的。

最后是立意议论,秦实老师比龚志民老师稍优。读龚老师这篇下水作文,感觉是立意一般、论析平常而老气横秋。而读秦老师之作,则立意宏大、切中时代、分析具体,尚有朝气与新意。

当然,这仅是我的一孔偏见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