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橘之郡
橘之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08
  • 关注人气:1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市五校联考翻译题“向自见得信于上”参考答案商榷

(2021-02-06 13:22:21)
标签:

五校联考

向自见得信于上

分类: 教学随笔

油市五校联考翻译题“向自见得信于上”参考答案商榷

 

油市高二级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节选自《汉书·刘向传》,其中一个译句有“向自见得信于上”的小句。

参考答案对此小句的翻译是:刘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并在“评分标准”中注明:“于”表被动、特殊句式,1分。

我负责评改这道试题,对此答案有质疑。我认为,这个“于”字不是表被动,而是表介词“在”或“从”,这个句子不是被动句而是普通的状语后置句。

以下是我与同改此题的同事们的微信交流纪录,特以此表达我的思考:

1向自见得信于上”,我觉得严格来说不是被动句式,因为“得信”应直译为“获得、受到信任”,于“应译为“在”,整句应译为“刘向见到(明白)自己在皇上那里受到(获得)信任”。如果将它译成参考答案的被动句式,其实是一种意译而不是直译,是忽略了“得信”含义的译法。依直译,若“于"译为"被”,则全句应译为“刘向见到自己被皇上受到信任”,这是不通的;要使它通顺且是被动句,应将原句改为“向自见信于上”。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状语后置句,而不是被动句。当然,考虑学生们的作答实情,我主张评卷时将两种理解都视为正确。

2您所举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于”起介绍动作主动者的作用,相当于“被”,确实是表被动的;它和“见”构成“见 …… 于”的被动结构。但请您仔细比较试题中的译句“向自见得信于上”,这个“自见”是个宾前结构,应正过来翻译为“看见自己”,所以这个“见”是动词“看见”的意思。至于您提到的“得信”,就是“获得、受到信任”的意思。我今天上午的写手机信息时将“信任”写漏了,所以引起您的质疑。一般而言,当“于”表介绍对象主动者而相当于“被”,其前面的词往往是单音节词,且是谓语动词,很少会出现双音节词的。试题译句“于”前是“得信”,“得”是谓语动词,“信”的宾语,所以“得信”应该是个谓宾短语——既是如此,它便无法如单音节谓语动词那样获得“被动”的语法作用。像这种“于”前为谓宾短语的句子,有《汉书杨雄传》的“司马卿(司马相如)窃资于卓氏(卓文君)”。在这个句子中,“于”相当于介词“从……那里 ”。这个解释也适用于试题译句,将“向自见得信于上”译为“刘向见到自己从(在)皇上那里获得信任”。因为答案是按意译做的,不够严谨,忽略了对“得”字的翻译,就将此句当作被动句了。但我们的应试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既然这个句子是可以直译的,我们就没必要省去“得”而意译为被动句。以上仅是个人陋见。

 

3)这道翻译题,少数学生译为被动,多数学生译为“得到皇上信任”,这其实就是对“在皇上那里得到信任”的适当调整。如果按被动改,很多学生会少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