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写作任务列表,紧扣核心任务行文——选择人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探究(一)
(2020-11-05 08:06:48)
标签:
制作写作任务列表紧扣核心任务行文选择人物类任务驱动型 |
分类: 高考作文指导 |
制作写作任务列表,紧扣核心任务行文(一)
——选择人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探究
(公开课资料)
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制作写作任务列表,使学生初步掌握找准、找齐“选择人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并紧扣核心写作任务写作的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写“选择人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往往不能找准、找齐写作任务,以及不能紧扣核心写作任务进行写作。
重点难点:发掘隐性写作任务,提炼核心写作任务,紧扣核心写作任务写作。
课时:1课时
1、基础理论指导。
1、“任务驱动型作文”,即受指定写作任务驱动的应试化写作,它以是否完成写作任务为基本评判标准。
2、写作任务包含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显性任务指文题中明确指定的写作任务,如场合(情景)、身份(作者)、对象(读者)、文体(体式)、论题(范围)等。隐性任务指没有明确指定,而是蕴含于文题中,需要考生思考、发掘的写作任务,如“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中,“选择”意味着必须“比较”。有的引申性的隐性任务不是必须完成的,但对提升作文的层次境界有着重要作用。
3、“核心写作任务”指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主要的写作任务,一般可以由文题诸主要任务统合、提炼而成。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紧扣核心写作任务展开写作的。完成核心写作任务,即意味着作文基本完成写作任务。不能完成核心写作任务,即意味着写作任务的失败。没有紧扣核心任务写作,将会导致跑题而使作文失败。
4、“选择人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属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选择人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技巧通常也适用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2、阅读以下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目,制作写作任务列表。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
任务项 |
文题对应处 |
完成 |
|
显性任务 |
场合情景 |
班级读书会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 |
|
作者身份 |
班中学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你 |
|
|
读者身份 |
班级师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 |
|
|
文体格式 |
发言稿、议论 |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
|
|
讨论对象 |
题目材料 |
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
|
|
讨论对象 |
齐桓公、管仲、鲍叔其一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
|
|
讨论焦点 |
对三人之一的最深感触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
|
|
|
|
|
|
|
|
|
|
|
|
隐性任务 |
比较 |
最感触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
|
青年有为,家国情怀 |
青年学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你的感受和思考。 |
|
|
论古鉴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立德树人 |
成就春秋霸业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位历史伟人 |
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
|
|
核心写作任务 |
以青年学生身份,写一篇用于班级读书会的发言稿,内容是围绕题目材料,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者,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提倡学习其精神品格,培养自我情操,奉献国家,复兴中华。 |
|
3、根据以上题2所制作的写作任务列表,对照检查以下华南师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阮思余老师的高考下水作文,评判其是否完成写作任务。
宽容成就伟大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宽容成就伟大》。
对于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有人说主要得益于鲍叔的知人善用,有人说那是因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大力辅佐。不过,我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代霸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宽容之心。试想,如果不是齐桓公不计管仲之前嫌, 他会重用管仲吗?他不重用管仲,能够成就其伟大霸业吗?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何宽容可以成就伟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构筑伟大理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想干成一件我们满意的大事,是往前看好,还是往后看好呢?往前看与往后看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过往?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历史的恩怨,纠结于过往的是非,那我们还怎么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呢?因此,我们要胸怀伟大梦想,首先就要宽容对待历史,宽容告别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实现伟大事业。刚刚我说了,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这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抓好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问,“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如果不是宽容对待个体的历史遭遇,哪有心思去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更何谈聚精会神推动中国从阶级斗争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型?从齐桓公到邓小平,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大凡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都懂得宽容本身的价值,都懂得宽容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汇聚天下英才。伟大梦想也好,伟大事业也罢,我们都需要聚集天下大量优秀的人才。没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汇集,我们要想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几乎不可能。而人才得与失,关键就在领导者是否具备宽容之心,是否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容之心感人。所有的人都会犯错,所有的员工也都难免失误,领导者如何对待这些错误与失误?是过分苛责,还是宽容以待?恐怕领导者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员工对待组织和领导的认同与否。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真正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宽容与否和家庭氛围的差异之间的关联。我很感恩我父母双亲的宽容,正是他们的宽容,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哪怕母亲今天受了哪个儿子哪个媳妇的委屈,过两天还不是照样去给儿子、媳妇带孩子,帮忙料理家里家外。这就是向善。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伟大母爱。正是母亲的向善,感染着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善,而且还要始终积极向上。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跟他人过分计较,不执拗于过往的是非恩怨,不算计于个人的利益得失,不纠结于曾经的不爽不满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哪怕他人曾经对待自己是多么不友善,何其不恰当。如果我们具备这种美德,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厚之心感动他人。进而为我们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过去对我们不是很友善,我们曾经遇到困难时,他也并没有积极帮助我们,那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难道他不会感激于我们的宽容之心吗?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宽容成就伟大,这就是我从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的典故中得出来的最重要的结论。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都能够像齐桓公这样常常饱有宽容之心,用我们的宽容之心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进而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参考答案:
《宽容成就伟大》完成写作任务列表
|
任务项 |
文题对应处 |
完成 |
|
显性任务 |
场合情景 |
班级读书会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 |
√ |
作者身份 |
班中学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你 |
√ |
|
读者身份 |
班级师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 |
√ |
|
文体格式 |
发言稿、议论 |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
√ |
|
讨论对象 |
题目材料 |
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
× |
|
讨论对象 |
齐桓公、管仲、鲍叔其一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
× |
|
讨论焦点 |
对三人之一的最深感触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
× |
|
|
|
|
|
|
|
|
|
|
|
隐性任务 |
比较 |
最感触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
× |
青年有为,家国情怀 |
青年学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你的感受和思考。 |
× |
|
论古鉴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立德树人 |
成就春秋霸业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位历史伟人 |
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
× |
|
核心写作任务 |
以青年学生身份,写一篇用于班级读书会的发言稿,内容是围绕题目材料,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者,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学习其精神品格,培养自我情操,奉献国家,复兴中华。 |
× |
该文没有完成写作任务。(1)没有对三者进行明确、简略的比较,故而没能完成“对哪个感触最深”的写作任务。(2)没有围绕材料内容展开讨论,没有紧扣“感触最深”的“哪个”进行论析,而是论述“宽容成就伟大”,脱离写作情景,背离核心写作内容,是一篇跑题作文。(第六段“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构筑伟大理想”,和第七段“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聚精会神去实现伟大事业”,是重复论证)
(1)“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写作是近年高考作文必考的一种形式。所谓写作情境,就是命题者专门为某道作文题目设置的具体写作背景。其特征是,命题者根据命题内容、目的,特设一种带有限制性的任务驱动式写作背景,结合相关的写作材料和写作要求,供考生写作。
常见的“写作情境”:1.发言稿写作情境;2.书信写作情境;3.辩论赛写作情境;4.投稿写作情境;5.主持辞写作情境;6.评论写作情境;7.话题作文写作情境;8.思考触发写作情境。等等。
“情境式”作文的写作的三个“必须”:必须紧扣“命题情境”,必须紧扣材料内容。3.必须紧扣命题要求:缺一不可。
谁都知道,脱离命题材料和写作要求,写出来的文章非跑偏不可,但写作实践证明:脱离“写作情境”,写出来的文章同样会跑偏。
(2)通俗地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针对材料中的事件,“就事论理,说深论透”,多层次地说出事理的鲜度、深度与温度来,拒绝塞进大段的古今中外的名事、名言论证(如果要引用名事名言,也只是以句子的形式而不是段落的形式,自然生成)。而以前的“新材料作文”,是按“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议(议论材料,论证观点)——联(联想名事,强化观点)——结(归结全文,重申观点)”结构来写的,甚至可以提炼观点后,抛弃材料,展开联想来论证观点,这样不可避免地“绕开材料”,无意中为宿构套作打开了方便之门,与宽泛无边的“话题作文”类似。
简单地说,“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去除“新材料作文”中的联想部分,要求考生集中针对材料中的“这件事”,说出独到的多层次的“道理”来,让读者感动与信服。“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强调考生理性思维的训练与理性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