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评析
(2016-03-20 12:30:05)
标签:
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暖闻油条哥老父亲珍品画展 |
分类: 高考作文指导 |
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评析
(一)审题立意分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此次广州一模作文题目与2015全国卷二语文作文题目极其相似: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温度和人情味”、“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是关键词句,考生无论选择哪则新闻为最合适的《暖闻》新闻,都必须围绕这些关键词句来论析。由于题目材料中有“选择一则”、“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的语句,故而行文时必须通过三则材料的对比分析,突出考生所选新闻在“温度和人情味”、“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方面的“更合适”性。
此文审题立意不难,只要在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为“更合适”的新闻,然后分析、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即可。不过,在实际考试中,相当一部分考生忽略“温度和人情味”、“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的关键限定,而由某一则新闻抽取无关“温度和人情味”、“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的主题,然后大作论述;或者是走另一个极端,为了“突出”自己所选择的新闻在“温度和人情味”、“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方面的“更合适”性,不惜否定、丑化另两则新闻的“温度和人情味”;或者是不能将三则新闻进行比较分析,而只是谈论其中一则新闻的“温度”、“人情味”和“温暖的视角”;也有些考生干脆三则新闻的“温度和人情味”都谈,却不明确哪一则新闻“更合适”。
行文中,一些考生虽然能够选择某一则新闻,且也能与其它二则新闻作比较,突出所选新闻“温度和人情味”,但未能超越就事论事的浅层解读,不能将文章主题上升至“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的高度。而“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正是此作文题目的明确要求与深刻之处。
综而言之,这道广州一模作文题目审题不难,难在思辨三则同为正面新闻哪一则“更适合”表现“温度和人情味”、更能“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这是一个极高的要求。
(二)教师范文二篇评析
最暖是温情
广东佛山顺德乐从中学
三则新闻,读罢均令人动容,或为之鼓掌,或为之感动,但若问我们哪一则最有温度和人情味,则无疑是珍品画展主办方那润物细无声的温情。
“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油,诚信经营,良心做人,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但诚信经营、良心做人难道不是一位商人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吗?当底线居然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标准的时候,你所感受到或许不是那初读的暖意,而是那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而面对那苦等了两个多小时,只求和儿子见一面的老父亲,我眼泛泪花,内心感动,但唯独感觉不到温暖。这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儿子,这是一位父爱如山的父亲,理性告诉我应该要为之点赞,但感性的我,更希望儿子能抬一下头,看一看那等待多时的老父亲。而儿子最终看到那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老父亲,想必也会潸然泪下,那泪中,有感动、有愧疚、有深情,但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
而珍品画展的主办方,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流,因为面对那不慎损坏名画的12岁男孩,本可按章处理,报案索赔,追究责任,毕竟那是一幅珍贵名画,虽非无意,但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主办方却没有,因为名画再珍贵,也不如人心珍贵,何况那是一位才12岁的男孩的纯真心灵。他才刚开始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用他的眼睛去仰望这个世界的光明,而这一切,随着那不慎的一跌,都有可能被严苛、惊吓所取代。法规不外乎人情,一个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的严苛处理,虽合规合理,但如果缺乏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呵护,那么其意义、价值便大打折扣。而主办方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面对珍贵名画的被损失,此时此刻,算计的不是自己的损失有多大,而是用满怀深情的方式呵护孩童那敏感而纯真的心灵,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对这个世界抱以足够的善意,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在这个人心冷淡、信任缺失的年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这个世界,有必为之事,如“油条哥”的秉持良心、待人诚信,这本应为生活的常态;也有应为之事,如那忙得抬不起头的医生儿子,勤勉工作,这是职责,但职责之外,我们也希望能感受到更多的温度与人情味,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为难为之事,如那主办方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则尤其令我们动容,令我们感动,因为此处的温度与人情味超越了个人的私利与得失。此次珍品画展,展出的不仅有那珍贵的名画,更有那暖人的温情与宽容理解的人情。最暖是人心,温情涌动,世界便不再冷漠,人情依旧,彼此便不再隔阂。
因此,无疑,主办方的温情与人情是最暖人心的,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在这乍暖还轻冷的时节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暖意。
评析:
谢植宣老师的这篇下水作文,能紧扣“温度和人情味”对三则新闻进行比较分析,突出第三则新闻“更适合”性。但此文缺点较多。
其一是语言较僵硬,斧凿痕迹很明显,读着难能舒畅与自然。个别地方有繁杂赘余的毛病,如第二段的“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这个”是赘余;又如第三段的“而珍品画展的主办方,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流,因为面对那不慎损坏名画的12岁男孩,本可按章处理,报案索赔,追究责任,毕竟那是一幅珍贵名画,虽非无意,但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主办方却没有,因为名画再珍贵,也不如人心珍贵,何况那是一位才12岁的男孩的纯真心灵”,不仅标点符号不规范,出现一“逗”到底的错误;而且这种关联词繁多的长复句,很使语意表述繁复不畅,令人不堪卒读。
其二是这是一篇议论文,本应以理性之逻辑分析为主,忌感性之滥情;可是,此文
其三是此文格局较窄,议论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浅表层次,未能拓展、升华至“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这一宏深层面。此文仅仅论析了“为什么第三则新闻更适合”,却未能以此而深化议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这类文章,很难评上一等文。
其四是以非是即非的一元化思维去评判三则新闻。作文题目中的三则新闻,本都具“温度和人情味”,都能“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考生所要做的,是通过比较分析来说明为什么其中一则“更合适”,而不是为了“树立”其中一则而“打倒”其余二则。可是,在谢植宣老师的笔下(思维里),竟然为了强调第三则新闻而不惜否定其余两则新闻的“温度和人情味”。这既错解了题目材料的原意,也暴露了作者思维的简单与偏执。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这种错误是很不应该的。
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
广东茂名
评析:
与《最暖是温情》相比,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及思考深度上都要胜出。在语言表达上,此文简洁、舒畅、自然,较好地体现了高三语文教师应有的水准。在思考深度上,此文能由第二则新闻“看见”其表层之父母深情(文中所言的“小爱”),又能思及“医患关系紧张”现实背景下的医者父母心(文中所言的“大爱”)。这无疑远比《最暖是温情》深刻。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度思考,文章便有了第七段开拓致远的较深层次的议论。
但此文也有明显的缺点——未能将三则新闻比较分析。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如果不能对三则新闻进行比较性分析,则其中一则新闻无论多么有“温度和人情味”,多么能“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都无法服众,无法证明其“更适合”入选《暖闻》栏目。忽视了三则新闻的比较分析,是审题的错误,这种文章应该评为偏跑题意作文。身为地级市重点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吴彬丽老师显然未能审慎审题。
此外,这篇《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的深刻也仅是相对的。吴彬丽老师能够看到第二则新闻的深刻之处,却未能将之论析深刻。我们读第七段“王蒙说:喜对天下,处处可喜。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但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给人带来温暖。暖对天下,处处温暖,这个才是中国梦的真正要义”,很容易发现吴彬丽老师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较套语与虚泛,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如此,是之前分析问题欠充分与深刻。
(三)学生优秀范文
油条飘香,情暖社会
暖在照顾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