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不是互文
(2013-03-19 20:21:47)
标签:
教育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不是互文
上星期,级里统测,有试题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互文。我煞是惊怪——此焉可为互文哉?
在此转载左养正先生一文,以证吾见非谬。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互文吗?
左养正
一、什么叫互文?
1、互文的定义: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话或者同一句话中前后两个词语,看似各说一件事,实际上是互相呼应、互相解释或者互相补充,这种语法现象叫做互文。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句子的意思是“秦汉时候的明月照在秦汉时候的边关上”,而不可能是“秦时候的明月”照在“汉时候的边关上”,也就是说,“秦”与“汉”互相补充。
2、互文的翻译:
在翻译古汉语互文类语句时,一定要将前后联系起来,放在一起,而不能分开翻译。对于互文语句的这种翻译方法,人们叫它互训。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语文知识词典》,在解释什么是互训时,引用《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说明互训即同义词互相解释。
例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释义:堂前屋后都栽植了榆柳桃李等树木。
二、互文的两种形式:
1、句内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前后词语的互文。
2、句间互文,即前后句子的互文。
三、如何辨别互文?
1、从语句结构上看,互文语句的上下句或者前后词语,各说对象的一部分,它们之间词性相同,结构对应,有时形成对偶(如例9),有时形成排比(如例10),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2、从语义关系上看,处于相应位置的句子或者词语互相呼应,它们可以互相解释,或者互相补充。既避免了词语的单调重复,又丰富了语句要表达的内容。掌握了它,有时还可以从已知的词义来推知另一个未知的词义。如例7“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其中的“以”和“用”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3、语义上的互补或者互释,是互文的最基本特征,因此要抓住语义去判断,而不能仅仅根据语句形式机械地判断。
有人认为此句是互文,解释说“雄兔与雌兔都有脚扑朔和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经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子无二。”其实,这是误解。
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在成语“扑朔迷离”条下,引用《木兰辞》最后四句并解释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很明显,“扑朔迷离”意思来源于四句整体,而不是只来源于前两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古诗荟萃》说——
扑朔,跳远的样子;迷离,眼神朦胧的样子。雄兔和雌兔外形上虽有区别,但当它们一起奔跑的时候,这种细微的差别是很难看出的。用生动的比喻赞美木兰女扮男装的聪明智慧。
很显然,《古诗荟萃》同样认为“扑朔”仅是雄兔的外形特点,“迷离”仅是雌兔的外形特点,上下句之间不能互训的原因,是它们不构成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