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要背尘合觉、舍妄归真。但到最后,其究竟处则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什么说“归无所得”呢?因为菩提自性世人本自有之,圆满福慧世人本自具足。既是本有,不是外来的,那就意味着,我们修行并没有得到什么,只不过是把本有的东西发掘出来了而已。所以觉者与凡夫的区别,不在于觉者得到了什么,而在于觉者通过放下一切执著和攀缘,使本有宝藏显发出来了而已;而这些宝藏在凡夫那里,一样地具足,只是被烦恼习气障蔽了,没有被打开。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了知,修行从本质上来看,不过是舍弃烦恼无明、妄想执著,使菩提自性得以彰显出来,并不是要得到什么。相反,放下得越彻底、越多,解脱得就越快、越方便。因此,关于修行,我们要树立起一种正见,那就是修行不是要得到什么,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要放下、要奉献、要给予。走进佛门,要准备放下,要准备奉献。放下是为了觉悟人生,给予是为了奉献人生,放下是为了更彻底、更真诚地给予。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这就是我们强调“无所得心”的用意所在。
前一篇:道心—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
后一篇:生而无生,无生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