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心不乱”,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当中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的范围很广,包括调伏烦恼、断除烦恼、乃至伏除见思惑。“伏”是指调伏;“断”的标准则太高了,因此我们讲“一心不乱”,最起码要能做到“伏”。
一个人要调伏烦恼,首先要“不动”,就是不为妄想所动。比如说“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虽然妄想还在,但是我不动。我们的内心跟人事因缘接触时,第一个念头最直接的、等流性的,就是妄想,你跟妄想互动,那当然不知道如何调伏它。
所以要调伏妄想有两个次第,首先要“先脱离妄想”,你动你的,我不动;然后我再来调伏你。要脱离妄想就要修“观”,所以修行是“先观后止”,妄想起来的时候要觉知它是妄想,然后你动你的、我不动,接着再用念佛来消灭。这就是先保持不动,然后再调伏它的两个次第。
“于诸妄想,内心不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妄想生起时,如果随它起舞,你就没有办法修行。所以我们说“不乱”——不为烦恼所乱,简单讲就是不为烦恼所动。因为它无法马上消灭,但是至少做到我不为其所乱,你乱你的,我内心安住空性中、我观察你是因缘法;然后慢慢再用佛号、持咒对治它,使它慢慢消灭。
所以前面说“一心不乱”的范围很大,但说到最起码的标准。彻悟禅师的一句话非常受用:“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就说出你要有调伏它的力量。如果每一次烦恼生起时都随顺它,那就是为其所乱,往生就没有把握了;如果我有烦恼,却不为其所动、不为其所乱,那往生才有可能。所以我们不要求断烦恼,断烦恼就不是带业往生了。
身为凡夫,一定会有情绪,但你知道吗;修净土法门最怕的是什么?它不怕你有烦恼、也不怕你有罪业,但最怕的是“你起颠倒”——烦恼生起时,你认为它是一个真实的相貌,而且随顺它,那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