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修行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得到什么东西,“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只是把你本来的东西开显出来而已。
别教是站在虚妄的角度来追求真,圆教是站在真的角度来破妄。
藏通两教,佛陀是用否定法,否定你的爱取,否定你对生命的主宰。到了大乘佛法,佛陀开始肯定了,肯定你未来的成功,肯定你当下的成功。
所以为什么在大乘佛法的中道思想,也是两个:一个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治型的中道。透过名言思考,一个一个建立。布施,要怎么布施呢?也是要名言。用布施对治悭贪,用持戒对治破戒,用忍辱对治瞋恚,它是要透过第六意识的名言思考的。
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更高明了。你要我布施,我不需要理由。因为我的心性本来就有布施的功德,我去行布施是正常的。你不要告诉我说要对治什么悭贪,反正我就是称性,我的心性本来就没有悭贪,所以我做这件事我只是随顺我的心性,我只是随顺我本来面目而已。这个人更高明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是正常人,这两个都要同时操作。其实藏通两教的空性,也很难把它切开来。空性的操作要有安住跟调伏,中道的一念心性功德的开显,也要有安住跟调伏。我们“本来无一物”跟“时时勤拂拭”,也是缺一不可。
只是说,你一开始悟什么理,就影响到你的根性跟种性了,两种的情况:一个是悟到的妄想,但是这个妄想里面有真的成分,就是带有真实的妄想;圆教是悟到了真心,就是带有妄想的真心,它本质是真,以真来破妄,跟别教是以妄来显真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