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的空观跟小乘的空观,大乘的空观是消除心中的颠倒想,而不是消除外境。其实外境,我讲过外境,它对你没有牵动的作用,你要往好的方向走,或者往不好的方向走,跟外境没有关系,你会变好变坏也没有关系,外境只给你两个东西,叫作“快乐”跟“痛苦”。你不能够说,我今天学坏,是因为环境造成,这个不能成立!业力没那个本事来主导你,业力只给你这两件事情,叫作受用,你的好坏是你自己的习气造成的,你的思考模式造成的,外境顶多也就是一个助缘。
大乘佛法认为人生只有业力,业力不能怪你,至少不能怪现在的你,那是你前生留下来的,你要概括承受,你得认命。但是把业力变成业障,你有责任。你把业力变成障碍,那是因为你攀缘它了。你不攀缘它,人生只有业力,怎么会有业障呢?临终怎么会障碍你呢?那是你思考模式有错。人生不是让你来享受的,是让你历练的,你只要把感受收起来,那业力跟你的关系就降到最低了。你只要把感受再按照大乘佛法,把六根的感受收一收,你把人生当作你一个成就来生的跳板,人生是来历练不是让你来受用的,那么你今生不管快乐不管痛苦,都非常有意义,你缺一个都不可以,酸甜苦辣对你都有意义。
当然,你要活在感受,那就惨了!那你的人生就往生死业力引导了,净土宗就没你的份了。所以,凡是大乘佛法,包括净土宗,都要都摄六根,就是业力你别碰它。它也就是给你暂时的快乐,瞬间的痛苦,如此而已,悄悄地走过去就好。你要看看你未来的目标在哪里,你要用愿力来引导你。 所以,它这个空观的智慧,就是降伏心中的颠倒想,你心中训练你自己的心跟外接触的时候,不要讲话,你心中不要多事,你心中不要去加油添醋,本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该痛苦就痛苦,该快乐就快乐,它很快过去了。你不要因为一时的痛苦跟快乐,在心中又留下一个影像,变成一种后续的痛苦,那这个就是你的问题了。佛陀说我们只能够受第一支箭——业力,这个不能怪你;你后面的第二支箭、第三支箭,是你自己想象力想出来的。所以它这个从假入空观,就是开始清除心中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