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首先,我们先修的是空观。空观的智慧,它叫作从假入空,这个很重要!你不能直接修空观,不可以。你要先有相状,透过相状的观察你才可以悟入空观。这个很重要!很多人逃避了相状,结果大乘空观修不起来。
如果你今天是修小乘的空观,你不用借相,可以。小乘空观它是一昧地断灭就可以,断灭空;大乘的空观它要借相,它一定要先假借一个相状,然后从这个相状的跳板再跳到空观。
那么它是怎么个跳法呢?首先,你要先看到,你现在生命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只是一个名相而已。简单地讲就是身心世界开合不同:一个是物质的色身;一个是精神的明了性。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业力变现的,它是会变化的。所以你要先面对你的身心世界,观察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我们的生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因为它开始,是莫名其妙的开始。《楞严经》就是这样讲,生命是无中生有的,不是说A去创造B的,不是!当业力成熟的时候,你在毕竟空当中,莫名其妙就从水里面冒出一个水泡,“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就投胎了。
生命是无中生有,不是哪一个人把你创造出来的;你也不是延续前生,因为你前期的生命跟这一期生命没有太多关系,除了你接受前面的业力以外,从生命的结果来说,你这个梦跟上一个梦是没有关系的。从生命的因地,你是继承了前面的业力,但是从生命的结果,你今生的生命结果跟前生毫无关系,那是不同的业力显现出来的。
从生命的结果来说,你不可以说你前生创造了今生,不能这样讲;你更不可以说,你母亲把你创造出来,更不能这样讲。你只是假借母亲的因缘来投胎而已。这个我们十二因缘讲过了,你是有一个识投到母胎,你是假借母亲的因缘来滋养你的色身而已,不是母亲把你创造出来。所以生命是没有开始。
第二个,生命没有结果。“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最后是完全消失了。你到哪里去了?你又回到空性去了。
所以我们可以从相状的生灭知道相状是暂时的,但是你要借它。你从“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才能够得到下面的结论:在生灭去来的相状当中,它的本质就是如来藏性,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如本性,它是常住妙明的、是不动周圆的、没有变化的一个妙真如性。
所以在我们一念的清净本性当中,我们看到生命的去跟来那是相状的变化,但是从本性来观察,它没有去来,没有迷悟,没有生死。去来表示我们生命的业障,迷悟表示我们的烦恼障,生死表示报障。
比方说,我们举镜子跟灰尘的例子来说,或者说镜子跟影像。我们要先透过影像,才能够看到镜子。你一开始看到镜子,觉悟不出来那个镜子。你要先看到影像的变化,才可以看到这个提供影像依靠的、所依止的东西——那个镜子是不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