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老北京牛街(十四)
消失的王老师傅(春风)胡同老住户
http://s2/mw690/002aU05Fty6Eq0omZEZ31&690
(上图)绿荫掩映下的输入胡同显得格外恬静幽深
春风胡同位于牛街路东,牛街礼拜寺的南侧,西至牛街,东至小寺街,往南有两个出口,均可到达沙栏胡同。春风胡同全长二百六十米,均宽三点二米,南北走向路宽达六米有余,东西段窄一点,仅宽一点五米,共有门牌四十个。该胡同在清代被称为“王乡老胡同”、“王乡老夹道”,民国后改为“王老师傅胡同”,一九六五年又改称“春风胡同”至今。“乡老”和“老师傅”都是回族人特有的称谓,热心回族宗教事物的虔诚穆斯林被称为“乡老”,而专门从事回族宗教职业者则被称为“老师傅”。原春风胡同七号院就是牛街礼拜寺阿訇、回族著名学者、教育家、北京民族教育先驱、牛街民族小学创始人王浩然先生的故居。王家是牛街礼拜寺明清两代的世袭伊玛目(宗教领袖,教长),长期祖居于这条胡同里,所以“王老师傅胡同”的名称就源于此。
http://s6/mw690/002aU05Fty6Eq0799nn75&690
(上图)拆迁前的春风胡同西口
从春风胡同东口往西路北住过的老住户依次是,第一家杨德亮阿訇家、第二家是云家、第三家是“龙马家”的一支“果子巷马"家,他们家曾在果子巷里有八间门脸儿房,其中四间由二爷马玉海卖水果,另四间是大爷马玉山卖烧饼。听老一辈人说,马玉山的太太是牛街“同和轩马”家的姑奶奶,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从同和轩下来的牛羊肉头儿都提供给烧饼铺使用。第四家是“厨子许”的许永家,然后是牛街二十小学(又称民族小学),这里曾是礼拜寺的后院。西边紧挨学校的是教经书的宗教师达吾德阿訇家,再往西是“一条龙马”家、接着是牛街“门刘家”的一支“椅子圈儿刘”家、继续往西是礼拜寺世袭阿訇王家,住着八阿訇一家,下一家还是王家的院子,把西口路北住着做小买卖的马官儿家,后来将此房卖给了自山东来京的“临清洪”的一支洪德仁家,牛街“厨子许”家的一支也曾在后院住过,出了西口就是牛街马路了。
从春风胡同西口返回来往东数,路南第一家住的是“白菜马”家马五巴的儿子马长林,他的夫人是苏锦玉,后来他家搬到了羊肉胡同里,将此院卖给了开牛肉铺的“玉丰刘”(刘文元)家,刘文元的太太是“大胡同张”家的姑奶奶。再往东是王连祥的爸爸王四阿訇家,过了一个墙垛子是赵青家,向南拐过来路西第一家是通州来的老文家、第二家是“月盛馆杨”的杨二伯家、后来此院搬来了在京南赶大车的于大伯,再往南是从通州迁来的王家(摔跤的王小六),下一家拐过来路北住的是“煤王家”。紧挨着大门里是个大杂院,院里住着钱家、白家、陈家等等,再往南的小胡同里住着陈婉茹家。路西的两个门里住着“沙栏孙”家和黑增典家。把着南口还有个独立的四方大院子,四不靠,像个孤岛,里面住的是“奶食马”家的马幻云大夫(马凯的父亲)一家,当年门前挂着很多患者送的匾额,后来此院卖给了“玻璃陈”大爷家。
现在再说春风胡同东口往西,路南第一家是“厨子杨”家,第二家是“花马”马子清阿訇家,他曾给牛街许多回民家做门头师。再往南拐过来路东第一家是“煤赵”家的赵二伯,第二家是“小坨子金”(指玉器加工)家,住着金桂芳一家,再往南是开车行的梁幼林家,他家是个穿堂门,后面通小寺街,南边最后一家是“泥瓦匠王”家。
消失的沙栏胡同老住户
http://s11/mw690/002aU05Fty6Eq10IR5M3a&690
(上图)牛街沙栏胡同西口内景
沙栏胡同位于牛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教子胡同,西至牛街。中部以北有两个口,西边口与春风胡同相交,东边口与小寺街相交。全长310米,均宽3.6米,西口较窄,仅宽2米。胡同内原有户籍门牌四十个。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载:“沙栏胡同或作沙拉”。名称来源有二:沙栏胡同即栅栏胡同,清初称小栅栏胡同。巷的两端都设有栅栏,为防盗贼,夜闭晨启。到清末,根据谐音被称为“沙栏胡同”。又说“栅栏即沙拉”,“沙拉”是蒙古语珊瑚的意思。据《析津志》记载:“沙剌市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在鼓楼前。”这里所说的鼓楼位于元大都旧城,就是现在的宣武区牛街一带。回族人一向以经营珠宝玉器为传统行业,所以许多色目人就聚集在沙拉市贩卖珠宝。清《乾隆图》标此胡同为“小栅栏胡同”,清末隶属外城西城宣南坊,清末民初又叫做“沙络胡同”。
http://s16/mw690/002aU05Fty6EpZGoNFZ6f&690
(上图)沙栏胡同西口外街景
从沙栏胡同西口往东数,路南第一家是“切糕马”,马家有马宝田、马宝贵哥儿俩,后来马宝贵创建了“聚宝源”牛羊肉店,故又被称为“聚宝源马”。下一家是玉器商赵璞华家,他的儿子赵敏曾是回民学院老师,教授美术。再往东是个小胡同,里面住着开牛肉铺的董增一家和马姓,东边最后一家是民国时期的外四区警察宿舍,再往东就没有住户了。
从沙栏胡同西口往东路北,第一家是个大门,是“玻璃陈”家堆放瓶子的库房,往东紧挨着是张四阿訇家,然后是“沙栏孙”的八奶奶家,下一家还是孙家的房。过了春风胡同南口,第一家是“菜马”马老伯家,再往东是做玉行的李家(李凤英)和开“清华斋”清真糕点铺的马兰亭家。马兰亭先生曾任过外四区区长,是著名的爱国爱教民主人士,为回民做了不少好事,五十年代初,参加祖国慰问团去过朝鲜战场,可惜五十多岁就故去了。下一家是“厨子梁”的梁二伯家。过了小寺街南口第一家是卖菜的刘家,然后是安大忠家,他是输入胡同安伊玛目的本家,再往东是沙家,最后一家是霍文启家,住着霍文启的姐姐。霍文启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父亲,牛街人都叫他霍三伯。早年家人沿街串巷卖糕干,后来改营玉器行,霍文启先生精通英语。
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