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对教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者特征,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是教学设计工作中的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环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
(2)学习需要分析
指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教学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4)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有计划安排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起始能力转变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及对其上下,左右的知识结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主要包括选择与组织单元,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任务类别以及评价所选内容等步骤。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目前较流行的以”教”为中心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者”策略,“五段”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假设—推理“策略等等。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对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选择。教学媒体选择遵循媒体选择公式,又称为媒体选择最小代价原理:媒体选择概率(P)=媒体功率(V)/付出的代价(C),代价是指使用媒体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媒体的功效是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
(7)教学设计结果评价
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一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进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