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线上教学教研活动记录表(数学)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线上教学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线上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钱丽仙 |
|
活动时间 |
|
活动地点 |
钉钉、微信 |
|
活动主题 |
数学组集体听评课 |
主 讲 人 |
林玉喜 |
|
参加对象 |
全校数学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个人听课 2.集体研讨(发言、照片) 徐良礼:林玉喜老师的《小数的性质》一课,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思考0.1,0.10,0.100三个数的关系,再用刻度尺、方格图等多种验证方法来判断数值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生动的知识形成过程。 林锦纯:林玉喜老师的《小数的性质》听课想法:提问渐进有序,在验证0.1m=0.10m=0.100m后,并没有直接提问0.1=0.10=0.100是否相等,而是仍然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两个问题后再给。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意义中进行思考,同时也自然引导学生的共同疑问:0.1=0.10=0.100是否相等。从而进行验证!反思自己平时上课急于得出结论,以至于欲速则不达。 钱丽仙:林玉喜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一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特别是小数的化简这一环节,林老师提问:105.09中的0能去掉吗?让学生明白不能在小数的中间位置添0或去掉0,要保持小数大小不变只能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张小群:听完林玉喜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一课,最大的感触是,林老师课堂上语言精炼,注重细节,一环一环引领学生探索、思考。如在学习比较0.3和0.30的大小时,从线段图、数格子、数的组成……等方法去引领孩子去比较,当用数的组成去帮助孩子们分析时,林老师给出的思路图非常完美的呈现出孩子的思路,细节的把握很值得我学习。 郑小玲:听了林玉喜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一课,收益匪浅,她先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格图和刻度尺,得出0.1=0.10=0.100,推导出小数的性质,语言精炼,教学环节步步紧凑,呈现出完美的知识形成过程。 董学习:林玉喜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这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也能做到突出重点、解决了难点,还不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季旭景:在比较0.1米=0.10米=0.100米时,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把数字抽出来,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林老师从整个课的细节出发进行总结使我更加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钟方赛:林玉喜老师执教的《小数性质》中让学生明白小数性质之后,设计了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数变成三位小数,0.2=0.200,追问0.2=0.002可以吗,这个细节有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认识,预防在作业中出错! 雷大林:今天有幸聆听了林玉喜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数学微课堂 ,收获颇丰。 粗略浅谈一二:1、林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是对教材解读科学合理、学生情况了解、教法选择适当,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教学效果杠杠滴。 2、充分发挥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以及创造者。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 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如何发现规律远比知道这条规律重要,因为这里有做研究的态度、做研究的方法。 纵观这节课,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性质的发现、猜想、验证、归纳及运用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一层一层不断深入,不断地完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更有深度、广度、高度的课堂。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集体备课研讨能有效帮助我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能促进了我和其他老师从意识间的合作走向行为上的合作,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教师间平等、互助、合作、共进步的良好风尚。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