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桥的形状与结构》
(2018-11-29 14:32: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教研开课教案及评课 |
评课《桥的形状与结构》
今天听了陈传焕老师执教的《桥的形状和结构》收获不少。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的第七课,在学生了解了梁、柱、拱形、框架等不同的形状结构的基础上,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常见结构的认识, 为下一课造“桥”作好铺垫。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桥梁的多种不同结构(拱形结构、条形结构、框架结构、钢索结构),了解现代许多桥梁是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的,从而理解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陈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 一、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课前让学生收集整理桥梁的资料,你见过那些桥?介绍家乡的桥,再结合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搜集各种各样的桥,尽量涉及到不同结构、不同 材料、不同用途、不同时代的桥。从现代先进的钢索桥,到很久以前人 们在一条河沟上架起的一根木头等;从我国古代有名的石拱桥苏州宝带桥,到现代拱在桥面上方的西藏拉萨铁路大桥;从国内先进的江阴大桥到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等,在提供给学生丰富充实的信息量的同时,让 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三、给学生清晰的研究视角:桥的内容、研究点很多,很容易跑题、 上杂,围绕教学目标,陈老师紧紧抓住桥的形状和结构这根主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桥的形状和结构来设计展开,贯穿始终。通过课上的两个 模拟实验:做一个没有外推力的拱和体验“钢索桥”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 验到桥的结构不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最后欣赏美国著名的金门大 桥,也是引导学生从这座桥的形状和结构的方面来分析和了解桥塔为什 么要修那么高的原因。 四、给学生形象的实物体验:在了解桥的形状与结构中,有两个难 点,我采用形象的实物模拟实验,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参加,亲身体验, 轻松解决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当同学们发现拱桥中有的拱在桥面的下方, 有的拱在桥面的上方,那将各有何优点呢?学生通过体验没有外推力的 拱,明白了是桥面拉住了拱足,抵消了拱向外的推力,同时,桥面被水 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当了解到被现代桥梁广泛采用的钢索结构桥时,学生难以理解钢索 桥的桥塔为什么要修那么高?陈老师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木板做“桥面” ,用绳 子做 “钢缆” ,用椅子背做“桥塔”搭成一个“钢索桥” , “桥面”上还放有重物,让吊“桥”的绳子下垂多一些和把绳子尽量拉平直一些,感觉用力的大小。从而理解桥塔修得高,钢缆就可以下垂得多一些,下垂得多一些,两边钢缆的拉力就可以需要得少一些,减少了两边钢缆的巨大拉力。
建议,六年级学生渐渐已经进入青春期,举手发言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如何让高年级学生课堂上能“动静结合”是每位老师要考虑的问题。另陈老师介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第一桥已经被刚刚建成并通车的港珠澳跨海大桥所取代。如果陈老师改为介绍港珠澳跨海大桥及世人对其赞誉的话,能极大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