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水《“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2017-07-09 10:20:38)

“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水平二课程目标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 “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水平二(三至四年级,第二章:学生的运动技能  第一节篮球简单组合动作

篮球直线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儿童少年观察、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在经历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的集体性,使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

篮球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体育活动能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带来情感的愉悦。正因为篮球运动的种种好处以及这一水平段内的学生对篮球运动萌发的强烈好感,使得小学篮球在整个学期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篮球直线运球作为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一块单元教学内容,对学生今后系统学习起到一个引导与促进作用。小学生初接触篮球运动,主要学习原地和行进间的正确拍球方法,区分原地运球与行进间运球拍按球部位的不同点,培养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篮球运动是广大小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四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男同学非常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篮球原地运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行进间运球”学以致用的实用比赛技术,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将是教学所要突破的方向。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学习篮球的运球技术,掌握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

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行进间直线运球手按拍篮球的位置:按拍球的后侧上方。                     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时手脚的协调配合。

六、教法学法

1.合作学习法: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然后提问总结,探究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爱学,乐学。
    2.引导示范法: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热情,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
    3.分层教学法:从熟悉球性到原地运球,到学习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最后通过比赛来检验学习效果。

在学法上:
    1、尝试学习法: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获得体验、发现问题  
    2、对比学习法:通过学生相互观察对比、相互纠错中来巩固动作要领、理解动作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法:每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讨论,共同解疑,更好地解决学习中所发现的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发兴趣,活跃气氛阶段:

(二)基本部分:合作学习,掌握技能阶段:

(三)结束部分:总结评价,放松身心阶段

八、场地与器材

这节课我在两个篮球场上进行教学。对于本节课器材的设置上,我利用黄色的胶带和小标志标出八条直线,让学生通过鲜明的标志来克服直线运球时球落地的把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教材

1、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       2、趣味接力游戏         

教学目标

识目标进一步学习篮球的运球技术,掌握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

 

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行进间直线运球手按拍篮球的部位:球的后上方

难点

行进间运球时手脚的协调配合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

师生互动

组织与要求

次数

时间

课堂常规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

●安排见习生

 

1

1

分钟

★教师检查学生服装和到课情况

◎学生能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队列练习

组织队形:

☆☆☆☆☆☆

☆☆☆☆☆☆

⊙⊙⊙⊙⊙⊙

⊙⊙⊙⊙⊙⊙

  求:

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一、抱球慢跑

 

二、篮球操

2

×

8

4

分钟

★教师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一个小组长。★提出练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长负责按照要求进行练习。

组织队形:

 

要求:

欢快愉悦、灵活热身

一、熟悉球性及原地运球练习

 

1、双手抛接球

 

2、听节奏原地运球

 

3、原地运球报数练

各一组

2分钟

★教师发统一口令,强调学生学习中的安全教育

 

◎明确练习方法、观察动作方法   

组织队形:

 

①八路纵队

 

 

要求:

练习时积极参与习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

师生互动

组织与要求

次数

时间

 

二、学习行进间直线运球

①各组学生体验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

 

②小组合作讨论原地运球与直线运球的区别?

 

③集中学习行进间直线运球动作方法

A、按拍球的部位

B、体会球的落点

C、注意球的高度

D、人球移动协调一致

 

④小火车接力

三、趣味接力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的前一名学生抛接球跑到标志物后,绕过标志物直线运球迅速返回与下名同学拍手后,站到本小队的队尾,下一名同学重复依次进行到最后一名同学结束

        68

 

 

 

12

 

 

 

 

 

 

2 

1

 

 

1012分钟            

 

 

 

 

 

 

 

 

10分钟

 

 

 

 

 

★教师讲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一名小组长

★提出问题:直线运球和原地运球的区别?

★集中教学时讲述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

 

◎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体验学习

◎小组探讨研究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

 

★教师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八组。每小组都有一小组长负责队列的组织、纪律。

◎学生必须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比赛。

规则:学生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每个动作

组织队形

          

 

 

 

 

要求:积极探讨研究

      注意思考观察

 

 

 

 

 

 

 

 

☆☆☆☆

☆☆☆☆

⊙⊙⊙⊙

⊙⊙⊙⊙

 

要求:

遵守游戏规则

积极参与活动

一、放松练习

  

 

二、师生互评

三、收还器材,师生再见

 

 

 

34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的放松练习。

★教师评价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布置作业

◎明确学习方法,与老师一起放松

◎在老师的安排下收还器材。

组织队形:

八路纵队

要求;

充分放松身心

录音机一台

场地一块

每人一个篮球

16个小标志

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

40%45%

课后小记

 

  

教学反思:    

      篮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运球是篮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学习行进间直线运球,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我认为整堂课的教学流程还是比较流畅的。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准备活动的组织是非常成功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高。

     在学习直线运球的练习中,学生的练习强度基本达到了预设状态,有几个体差生喊累,提出休息调整一下,为了照顾这部分学生,我临时安排了两个球性练习和学习小展示。这和我的教学设计有点出入,但是这个小插曲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最后的游戏比赛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按照游戏的规则完成。另外游戏的趣味性还是弱了一点,抛球,运球接力比赛更注重了学生的技能要求,缺少了活泼,协作,快乐的气氛,在最后的放松活动中,带着学生一起学习篮球裁判中的几种常见手势,没想到效果很好,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很高,基本上都能准确的说出和做出所学的裁判手势。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无论是什么课都要把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来。

     第二,在整堂课的场地布置上,没有按照预先设计的完成,由于刚下过雨,黄色胶带没能贴上,篮球场也只打扫出一块来,所以给整节课的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分组练习时,各组之间的距离太紧了。还有在控制球的落点时,学生不能将球的落点控制在身体的侧前方,这也使得在教学难点上失去了支持。有很多同学在运球时总是把球运在身体的正前方,出现了丢球现象。

     第三、在教学中出现了几个意外事件,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一:学生参与公开课教学的热情很高,有几个生病的孩子都来了,其中有一名女学生上课的时候也没有和老师请假,坚持上课,直到上到半堂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学生的表情有点生硬,才知道这个孩子发烧生病了,随即让她到一边休息,劝其停止上课最好去请假治疗。第二,有一个男孩叫张家鸣,前两次课的他生病请假,所以他的原地运球都没有掌握。虽对他个别指导,但是在教学时还是明显的差距。

     总之,课后学生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是快乐的。我今后的目标是,不光是让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而且要让孩子害怕下体育课。

     最后,我恳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建议,帮助我指导我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我的体育课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陈水《“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陈水《“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陈水《“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