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大林《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2017-02-17 12:32:43)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雷大林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四年(2)班12.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

学情与教材分析】《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纸锅、彩色圆形图片、表格、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预设生成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分钟,5个要40分钟时间。

预设生成2:把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

2.再次设问: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

3.教师小结: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煮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的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课件呈现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解读数学信息:

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认识: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指的是锅里面最多能同时放下两张饼。如果只有一张饼时也可以只放一张。)

2)两面都要烙呢?(一张饼的正面要烙,反面也要烙。)师强调: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把先烙的一面叫做正面,后烙的一面叫做反面。

【设计意图: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是活动的基础,是操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点和前提。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在解读主题图时,常表现为照本宣科,浅尝辄止。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对信息的解读,使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理解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到烙饼的规则。】

(二)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

让学生说出时间,并说出具体烙法。在说烙法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圆片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烙饼过程的直观认识。并完成板书:1  6分钟

2.研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设问:如果要烙2张饼呢?需要几分钟?(在黑板上贴上“2张饼

1)同位互说:你是怎样烙的?所用时间是多少?

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出现两种情况:

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烙两张饼需要12分钟。

可两张饼一起烙,先烙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反面,又需要3分钟,共6分钟。

学生汇报时,师结合教具在黑板上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明白两种烙法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口述。

3)比较优化两种方案。

设疑: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让学生从两种方案中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案好,原因是节省时间,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渗透用表格记录烙饼方法。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填好表格:

次数

1

2

需用几分钟

第一次

 

 

 

第二次

 

 

 

总共需要几分钟

 

5)设疑: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张数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

最后师小结: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法,并板书:2张(同时烙)  6分钟

(三)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

1.设问:小明一家3口人,如果妈妈要烙3张饼,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同桌合作完成以下要求:

1 同桌合作,用学具摆一摆。

2 想一想,3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3 烙完后,跟同桌说一说,并把方案记录在表格里。

2.展示烙法,寻求最优方案。

请同桌上台,一生讲解,一生用学具演示烙饼过程。(预设学生生成:第一种:12分钟、第二种:9分钟)

1)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9分钟烙完3张饼的过程。

2)同桌合作再次实践体验“9分钟的烙法

3.集体交流,对比择优。

课件出示刚才烙3张饼的两种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都是烙熟3张饼,为什么9分钟的方法会比12分钟的方法节省3分钟?

学生交流质疑,最后得出:9分钟烙的时候,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在烙,只需要烙3次,所以节省了时间。师小结:这就是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板书:3张(最佳方法) 9分钟。

(四)总结方法,探究规律。

1.脱离学具,思考4张饼的最优烙法

1)设问:不摆学具,想一想: 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最节省时间?

2)追问:22张的烙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每次在锅里烙2张饼,这样最节省时间。

3)小结:烙4张饼的时候,可以分成两组,22张的烙,烙2张饼要几分钟?两个2张一共几分钟?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2 (6分钟)

                        4    26分钟)

                              12分钟)

 2.小组讨论5张饼的最优烙法

1)四人小组讨论:如果要烙5张饼呢?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2)预设学生生成:

先烙2张,再烙2张,最后烙1张。

先烙2张,然后3张按3张的最佳方法烙。

3)引导学生算出两种方法的时间来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26分钟                             26分钟)

         26分钟)                   5

          16分钟)                                39分钟)

             18分钟)                           15分钟)

4)追问:“18分钟的这种方法在哪里浪费时间?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小结:只要把后面的2张饼和1张饼合成一组按照3张饼的最佳方法来烙,最节省时间。

3.画图分析69张饼的烙法

1)设问:如果烙饼的张数是6张、7张、8张、9张饼时,怎样烙最节省时间?请按照烙4张饼、5张饼的方法,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

2)根据学生反馈,形成板书:

 

            26分钟)                         26分钟)

         26分钟)                       26分钟)

           26分钟)                         39分钟)

            18分钟)                         21分钟)

……

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引导得出:

    比较烙6张饼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分两组,每组按3张饼的最佳方法烙,共要烙18分钟。

方法二:分三组,每组按2张饼的最佳方法烙,共要烙18分钟。

师指出:两种方法的时间一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用3张饼的方法来烙时,需要不停地翻转烙饼,增加难度。所以我们一般选择一种容易操作的方法,把6分成222

当学生出现把7分成43或把9分成45时,要相机引导学生:  

4.总结规律

设问:仔细观察,当烙饼的个数是双数时,应该怎样烙最节省时间?当烙饼的个数是单数时,应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小结:当烙饼的个数是双数时,就22张的烙,当烙饼的个数是单数时,可以先22张的烙,最后3张按最佳方法烙,这样最节省时间。

(五)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1)如果有10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需要几分钟?

2)如果有23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需要几分钟?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能很快正确地说出烙法,并计算时间。这样既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阅读课本第112页,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总结延伸,拓展思维。

 设疑: 假如妈妈的这个锅再大一点,每次最多能烙3张饼,情况还跟两张饼的一样吗?

附:用一个平底锅烙饼,每次可以烙3张饼,每面要烙1分钟。如果有4张饼,两面都要烙,至少需要多分钟?

这个问题就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鼓励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评课稿

                                                                           王阳蓉

 

听了雷老师的“烙饼”一课,现在回味,仍有余香。“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 简 单。雷 老 师 的 课,立 足 于 培  养 学 生,良好的思   能 力,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雷老师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3----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 学 突 破 点,形 成 从多 种 方 案 中,寻 找 最 佳 方 案 的 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上得有声有色,亮点多多: 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课上雷老师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纸片来代饼,小组合作,进行烙饼探究活动。在全班汇报交流时,用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了烙饼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看清每一步。

 1、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课上,雷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2、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想象、创新在教学中雷老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肯定他们的想象。在后面教学烙410张饼的时候,老师没有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最后得出公式:烙饼张数乘每面时间等于最佳时间。可见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老师点燃起来了。

3、重点突出,强化得体。在研究“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时,在小组讨论后汇报时,一位学生到黑板前边说便演示了最佳答案。雷老师又利用学具演示了,这样,师生接二连三的演示,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

4、以生活事例为切入口,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解决“怎样让三位顾客都能尽快吃上菜”这个问题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先来后到”的生活思想教育。可见,每一个细节中,无不闪 现 着 雷 老 师 的 教 学艺术。

     总之,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节课雷老师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