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传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及评课稿

(2016-12-01 12:41:05)
标签:

杂谈

 

   

鳌江镇第十二小学

授课教师

陈传焕

   

科学

教学课题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二次教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1026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2、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2、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修改意见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注重描述

 

无棣县小泊头镇小学教案

修改意见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作业布置:回去尝试一下,酒和酱油是否能溶解于水。

 

板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实验方法         预测                  实验结果

        胶水和水       上浮              先下沉,慢慢地溶解

        洗发液和水       下沉              先下沉,慢慢地溶解

        醋和水           上浮下沉        溶解

        酒精和水         变红                  溶解

        食用油和水       上浮  下沉            不溶解

教学反思: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应该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有时,需要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留心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留心那些表情困惑的学生。还应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也深深感受到,课前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提问,课堂中灵活应变,反映敏捷,抓准点拨追问的时机,及时进行理答,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这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评课稿

林果

在教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时,陈老师安排学生先观察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意图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过程,这个实验的溶解变化比较慢,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判断错误,因为这两种液体的粘稠度比较大,它在溶解扩散到水中需要5分钟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虽然可以用玻璃棒搅拌加快速度,但学生由于耐性有限,往往因早早地判断而出错。又因为这两种液体是白色和无色的液体,而水也是无色的,这给学生观察带来了困难,虽然教材安排插图,提醒学生“从侧面观察会更清楚”,但还是效果不如人意。

因此,我们科学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要明白教材安排每个实验所蕴含的目的意图,并且要学会变通,只要能达到教材安排的教学目的,实验的安排设计完全可以随你自己选择而改变,如果有比教材所提出的材料更合适的东西,就应该大胆尝试利用,千万不要被教材的安排所束缚,因一时找不到书上所说的实验材料而唉声叹气,埋怨科学课难上。所以我们要学会触类旁通,以实现科学探究“殊途同归”、“形散神聚”、“条条大路通罗马”等学科特点。  

陈传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及评课稿

陈传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及评课稿

陈传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及评课稿

陈传焕《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及评课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