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案及评课

(2016-05-16 14:18:49)
标签:

教育

分类: 校本教研开课教案及评课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鳌江十二小  张小群

一、设计意图

每节毕业总复习课的设计,我们是否可以先去追寻如下几个问题:这节课复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思想与学习方式统整这些内容?学生对该模块有何困惑,在应用中会出现哪些典型错误,如何利用学生的错例来完善认知与培养反思能力?这是我在备课时反复慎思的。

我们知道合理的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把学到的定律和性质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那么总复习阶段,如何对“简便计算”模块再做一次知识统整与求链呢?我们不可否认简便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凑整”,从而达到“简算”,而“凑整”的策略有许多,主要是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拆”与“分解”,而“分拆”与“分解”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定律,是性质等等。我企图通过让学生对简便计算试题的分类活动,让学生逐步体悟到这种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视野看待“简便计算”,同时通过分类活动,疏通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修复知识、查漏补缺之效。

要提高毕业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能离不开对学生的“读懂”,读懂的内容包括知识层面与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上。于是我设计了几道前测题,调研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收集了学生中出现比较多的典型错例,通过让学生圈一圈错误、思一思错因、讲一讲对策等多种反思形式,让学生自己走入内心看待问题的根源,分析和研究错误的心理成因,寻找到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在练习环节,根据典型错例,设计了相应的“跟进式练习”,力图做到“赢在失败”上。

最后再引领学生通过乘法竖式算理以及几何领域(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和圆环面积的计算等)运用运算律化简公式的赏析,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          72+93+28              21×25× 

 (3/8+4/12) ×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 ×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简便计算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张小群老师执教的《简便计算整理和复习》一课,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纵观本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目标达成有效

    复习课的特点主要是知识的再现、知识的整理、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应用。张老师在新课开始,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紧接着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当然,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秩序的,它只是知识的再现。这时,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将各种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的网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样获取的知识印记是牢固的、稳定的。另外,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五组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容量大,效果好。

    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活动有效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学生主动能动,参与了回顾与整理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算”。课前学生出的6道题目,先让学生算一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相关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这样很容易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复习,为梳理5个运算定律和3个运算提供载体。放手让学生“理”。你是根据什么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用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寻找算理,为算法提供依据,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也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可以用已经完成的具体题目来例证,使得算理和算法和谐统一。

    三、充分抓了典型易错题,素材选择有效

   六年级下册学生要接触到几乎涵盖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学生一提到计算题就望而却步,甚至于觉得数学计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查缺补漏,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复习的目标之一。对于知识技能的巩固,我们平时在复习时往往采取设计大量练习的方式,比如学生已经会的,老师还在翻来覆去的讲,学生“厌听”;重复性的题目太多,没有多少挑战性,学生“厌做”。仔细分析,所有的原因都来自一点,就是复习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给学生真正的帮助。因此,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精选复习的素材很重要。张老师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复习的素材具有典型性、针对性。

    总之,本堂教学设计,张老师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评课者:钱丽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