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一掷》教案、评课稿
(2015-11-24 09:33: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教研开课教案及评课 |
掷一掷
鳌江十二小
一、
四、课前准备
骰子 、表格、统计图、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设置悬念
1、老师讲述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课件出示阿凡提图片)。
当时有个地主巴依老爷,十分狡猾奸诈,经常欺压百姓。有一天,巴依老爷又想出了个诡计,想要再一次提高穷人的田租,这次阴谋如果让他得逞,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在这危难时刻阿凡提来了,他代表穷人跟巴依老爷进行谈判,谈判决定,双方利用掷骰子比胜负,如果巴依老爷输了,他将不再加租,比赛方法是:准备两颗骰子,双方每人掷骰子10次,将每次的两颗骰子朝上的数字相加得到“和”,把这些“和”分为两组,一组是“5、6、7、8、9”五个数字,另一组是“2、3、4、10、11、12”这六个数。双方各选一组“和”。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里就算这一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同学们,你们想让哪方获胜?的确,聪明的阿凡提战胜了巴依老爷,取得了胜利!
3、揭示课题
师:当我们有不同意见时,动手试一试是很不错的办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掷一掷。(板书课题:掷一掷。)
1、你们都玩过骰子吗?(出示“骰子”)一颗骰子中藏着哪些数学知识?(骰子上有6个数、有6个面,是个正方体……)
同时掷两颗骰子, 得到的两个面朝上的点数之和可能有哪几种呢?想一想,写一写,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4、游戏:掷一掷
游戏规则:每人轮掷两颗骰子10次,如果和是“5、6、7、8、9”算A组赢,否则算B组赢。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其中的奥秘?那你们就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1、同桌合作,实验验证
(1)两人一组,轮流掷。一人同时掷两颗骰子并算出两数字和。一人根据掷出
的“和”完成“统计图”(横线上的数据表示掷出的“和”,竖线上的数据表示掷出的次数。)“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生1:我们组出现较多的和是5、6、7、8、9
师:那有一个小组12一次也没掷出来,是不是说不可能掷出12呢?
师:那现在如果让你们再掷一次,要想胜率大一些,你们选择哪组“和”?(和“5、6、7、8、9”这一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学习纸,最上面和最左边表示两个骰子上的点数,请你们同桌合作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和算出来,再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
和: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掷出的“和”一共有36种情况。
这节课我们利用骰子,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研究了骰子“和”中的奥秘。其实,关于骰子中的数学远不止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课后大家可以再去研究研究
(1)同时掷2颗骰子,计算出朝上面的2个数的差。你能发现哪些差出现得多?哪些差出现得少?
(2)同时掷3颗骰子,计算出朝上面的3个数的和。你能发现哪些和出现得多?哪些和出现得少?
鳌江镇第十二小学
这节课,钱老师创设了“猜测——实践——验证“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过程,使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体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效教学方面突出体现以下几点:
1、在生活情境中思考。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本课由“掷一掷”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游戏,体验生活,思考原因,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归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体验之后再去思考“该不该参加这种游戏”,“中奖的可能性大还是小”?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心态下参与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
2、在猜想验证中思考。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来伟大的发现。”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而且学会探究和发现知识的科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马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猜测“一颗或两颗骰子掷下去可能会出现几个点子”,“两颗骰子的点子之和可能性最大的会是几”,“几的算式会是最多的”……学生对自己的猜测有一定的期望值,就会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随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验证,思考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结论,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在动手实践中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展开思维。因此,在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前,马老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两颗骰子之和应该在几到几之间”,“两颗骰子这和可能性最大的会是几”,让学生思考动手实践的目标;在动手操作中,我引导学生掷到一半的时候思考“一直这样掷下去,点子之和几出现的可能性会是最大”,让学生观察实践过程中事情发生的变化,再做出预测;在动手操作后,马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全班同学的实践结果,思考得出结论。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激励学生用心灵去经历体验,发现并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4、在质疑探索中思考。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的质疑是创造灵感的闪现,因为“疑”使学生心里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筋进行思考,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比如,在学生通过“掷一掷”的实践活动后,得出两颗骰子的点子之和可能性最大的是7之后,马老师马上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7”出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思考“要想得到点子之和是2,两颗骰子的点子数一定几?3呢?4呢……”使学生通过列出算式,再观察、分析、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获得发展。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构建数学意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培养,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