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 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民币、物品若干件。
学具准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围在一起玩猜谜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文具,全都用到它。猜猜是什么?(钱)
2、教师:小朋友猜得真准!那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3、课件出示第52页的主题图。
①、购物图。教师: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不要用钱呢?
②、买票图。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钱。)
③、存钱图。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怎么样呢?(出示第4幅图),(对,存起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存钱的习惯呢?有钱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教师:看来,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课件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你认识老师所展示的人民币吗?(课件显示)
⑴、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元、角、分。
教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⑵、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等。)
课件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
⑶、小组认识活动:现在,老师要请小组长来考考大家。首先,请组长把袋子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袋子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展活动,教师下组倾听,调控活动方法,赞扬鼓励。
⑷、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手中拿着人民币,让学生再认一认它们的面值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课件显示),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③、按年份分。
......
在学生汇报完不同方法后,教师适时总结:像这样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相等的,1角和5角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的进率
教师:猜谜语结束后,大象伯伯给小动物们发奖,每人一个红包,看完红包每个小动物的表情不一样,小猪得意地说:“哈哈,我有好多张呢!我是大款了!”小狗难过地说:“呜······我只有一张。”小狗,别哭,咱们来帮它看一下,好吗?(课件出示1元)看小猪那得意样,我们也来看看它的红包,先看一张(课件出示1角),是多少?咱们大声地数一数(10角)。
(1)1元和10角哪个多?(板书:1元=10角)学生一起读。
(2)小狗还在哭,谁来安慰安慰它?
(3)出示小兔的1元红包(红包)。
教师:里面的纸币是相同的,抽一张认一认(5角)。一共有几张呢?为什么?
(4)如果1元红包内的纸币是10张一样的,那么每张纸币的面值是多少?
(5)教师:在小朋友的眼中1角钱很少,但在你们爸爸妈妈小时候要攒1角钱还真难呢?出示三张图片(卖废品、卖青菜、干活)算一算一共攒了几分钱?揭示1角=10分。
(6)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师:有了刚才的分析,我们现在来玩“换一换”的游戏。
5元=(
)角
7角=(
)分
30分=(
)角
20角=( )元
三、课堂总结
教师: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有许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把它带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一起研究吧。
四、课后作业设计
1、帮妈妈购买物品。
2、到商店看一看,有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一元。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纪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综观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在教材处理上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体现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纪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顽皮、好动、好奇、易激动的特点,课的开始,谜语导入,生动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时,直接出示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纸币、硬币,让学生指认,学生一看,很多都是自己熟悉的,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纪老师整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贯穿后面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且完成了后面的巩固练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本堂课由猜谜语引入,使学生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最后还有两点想要和纪老师商讨:
1、在新授部分换钱中,1元钱可以换几张5角,1元钱可以换几张2角。纪老师只让个别小朋友说一说,程度好的小朋友已经理解了换钱的过程,但部分小朋友只接受了结果,还不了解运算的过程。这里可否让更多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1元=10角,5角+5角=10角等,训练数学的思维能力。
2、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应注意采用了多种练习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要重视课堂常规和听课习惯的培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