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评课稿

标签:
育儿 |
分类: 校本教研开课教案及评课 |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字
1、
2、
3、
4、
5、
6、
7、“黄”读一读,读准后鼻音。读词语“黄牛”,还有很多东西名字来历和黄牛一样,它的颜色是黄色的,我们就在这种东西前面加上黄字,来称呼它的名字,如:金子的颜色是黄的,我们叫它黄金,沙子的颜色是黄的,我们就叫它黄沙,叶子变黄了,我们叫它什么?黄叶。表皮黄颜色的豆我们叫它
二 、学习课文。
师:小朋友今天来农家小院可算来对了,因为这里正举行一场比赛了,它们在比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第90页。
1、初读。自由读课文,不会读得字请拼音宝宝帮忙,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小朋友读得真认真,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农家小院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请小朋友看老师写课题:比一比,齐读课题。
3、谁和谁在比什么,结果怎样?让我们先去看看课文的第一小节,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它们在比个子大小。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板书:大
4、谁来读第二小节。谁和谁在比什么?多和少也是一对反义词,板书:多
鸭子和鸟比,是一边多,一边少,(学习生字“边”,出示生字卡片)
我们来当裁判,到底谁多谁少。看图:学习“群”。很多只就叫“群”,这是一群鱼,一群人,你还知道一群什么?
7、
是呀,瞧,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颗枣,小朋友仔细观察,像红枣这样个头小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一颗来说他,“颗”是生字,我们一起读。还有什么可以说一颗(星星 葡萄 牙齿 珍珠 小石子、豆)。
第四回合是杏子和桃子比,最后的结果怎么?(多、少)
是呀,这边是一堆杏子,这边只有一个桃子。跟老师读:“堆”。课件出示一堆土,堆原来的意思是
8、
9、
同桌读、男女生分读、全班一起拍手读。
三、写字。
1、
2、
3、
4、
5、
《比一比》评课稿
今天听了李平平老师执教的《比一比》一课。课堂呈现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生活的情境图,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儿童诵读,在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本课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 12 个生字,端正书写4个字和知道“多——少”、“大——小”两对反义词。黄牛和猫,苹果和枣比的是大小,一群鸭子和鸟,一堆杏子和桃比的是多少。难点是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识字教学就要按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把识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李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一开始李老师就出示课文插图——农家小院,并对孩子们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踏着秋的气息,看着金黄的庄稼,听着小鸟的鸣叫,闻着水果的芳香,我们走进农家小院,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一一出示个别图画对应的名称,然后请孩子们自己根据拼音读正确每个词的字音(自由读),再指名请孩子读词语,检查自学情况,并正音,强调了“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词语“鸭子、杏子、桃子”读轻声,并交流了识字方法。
接着,李老师通过先自由读韵文,明白一二两句比的是大小,三四两句比的是多少。整堂课我们都是在比一比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同的量词,如学习第一句,李老师先出示一头黄牛和一只猫的图画,让孩子们比一比,说出它们的大小,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然后又引导孩子们不仅能从图画中看出它们的大小,你还从哪里看出了它们的大小?孩子们马上想到了从量词“头”和“只”上也能看出,因为“头”是用在体型较大的动物上,而用“只”则表示个头较小的动物。咱们马上进行了拓展:一头( )、一只( )。在学习第二句,同样李老师也出示了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的图画请孩子们比一比说一说,孩子们马上说“一群鸭子”,李老师连忙说:“是呀,许多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一群鸭子,想一想还可以说一群什么?”孩子们兴致很高,说了一群蜜蜂,一群人,一群羊,一群大雁,一群猪……然后我们就进行了总结: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动物就可以称作“群”了,动物或人聚在一起,为了方便可以一群一群地数。在学习“一颗枣”时,也进行了拓展:一颗( ),马上有孩子说 “一棵树”,咱们就讨论了“棵”和“颗”的区别,一般来说,凡是比较小的颗粒状的东西,用量词“颗”。在比较杏子和桃子多少的时候,出现了量词“堆”,一堆杏子,李老师就引导孩子们:数杏子的时候用“堆”数,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一堆一堆地数?孩子们积累的还不少:一堆木头、一堆苹果、一堆泥土、一堆树叶、一堆花生……原来堆指数量多,紧紧的没有规律地叠放在一起,如“一堆土”,顺势学习了生字“堆”,怪不得是提土旁呢!量词“群”和“堆”我们也进行了比较区分,发现可不能互换,“群”一般指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堆”一般指许多东西叠放在一起。在这样的比一比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运用了语言,也为模仿儿歌奠定了基础。每次这样的活动安排,都是希望这样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