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教案+评课稿
(2014-12-23 14:14:15)
标签:
育儿 |
分类: 校本教研开课教案及评课 |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6和 7
一、教学目标
1、
2、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难点:6、7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磁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请你数一数,图上有多少同学?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数量几?
学生报得数,老师贴磁铁,并书写6.
师:数一数,图中还有数量是6的人和事物吗?
师:你能用小棒表示6吗?(学生摆6)
师:如果6个同学加上老师是多少人呢?
设计意图:熟悉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6和7.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
师: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6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
幻灯片演示计数器 :
(1)
(2)
观察直尺,6和7在哪里?
你还发现了什么?
3、
师:5和6比谁多谁小?6和7比?。同学们还能看出谁比谁小?5比6少反过来可以怎么说?6比7小反过来又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从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不仅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数之间的关系。
4、
师:同学们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反过来,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
(2)观察图
师:找准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缸金鱼?
问题引导:
一共有(
从左边数第7缸有(
有7条鱼的是第(
第7缸有(
小结:数有两层含义: 用来表示数量:几;用来表示次序:第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到1~7的顺序。
5、
动画演示。
三、方法应用;完成练习9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评林锦纯老师的《6和7的认识》
钟方赛
很多时候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总是领着学生在跑,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时,总是设法引导再引导,直到走入老师的思路上来,学生这时候能轻而易举地把答案说出来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的思考的时间太少,教师和学生总是急于寻找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重要性。课堂是生成的我们应该重视过程。
总体上来看林老师这节课设计的比较大气,精心备了教材和学生,课堂也顺畅活跃,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