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教案
(2011-05-18 10:18: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教研开课教案及评课 |
开课手稿
《苏步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话说温州》四年级第4单元数学家之乡第1课《苏步青》。
【教材简析】
苏步青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温籍数学家。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从苏老著名的《卧牛诗》和他在平阳腾胶卧牛山下的故居引入,主要介绍了他的童年故事、妙解趣题、读书方法等等。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苏老爱国爱乡、一心奉献的崇高品德,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高超卓越的学识水平。最后一部分的“温州在线”介绍了苏步青的主要成就。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本土名人苏步青爷爷。在他身上,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优良品质以及读书方法。根据《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建议30条》,在本堂课中,教师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又因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课堂中引用了视频的播放、讲故事等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感受苏步青爱国爱乡、一心奉献的崇高品德,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高超卓越的学识水平。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3、初步学会一定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苏步青爱国爱乡、一心奉献的崇高品德,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高超卓越的学识水平。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初步学会一定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关于苏步青教授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搜集苏步青教授的童年故事、成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温州地灵人杰,是著名的“数学家之乡”,近百年来诞生了两百多位数学家。其中有一位大数学家,是我们平阳腾蛟人。知道是谁吗?如果学生猜对了,教师就板书:苏步青。
学生观看,教师讲述:在山青水秀的平阳腾蛟卧牛山下,坐落着这位大数学家的故居。这是一座七开间的木质平房。房前有一棵榕抱枇杷的奇树,屋后有一棵水井,苏步青从小就是喝这口井里的水长大的。乡亲们都说,这是一口聪明井。跨进正厅,可以看见苏步青爷爷慈祥的画像,右边的陈列室里展示着他一生各个阶段的珍贵图片资料。在这里可以看到苏步青求学奋斗的艰辛历程,追求科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
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课件展示卧牛诗:
卧牛山下农家子,
牛背讴歌带溪水。
牵牛去耕天下田。
谁来推荐一位同学读一读,齐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感情——非常热爱,小小年纪就有着远大的——抱负。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步青。
(设计意图:课始用视频向学生展示了质朴秀美而又庄重的苏步青故居,又用著名的卧牛诗展示了农家孩子的壮志豪情,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导入课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成就,激发情感。
昨天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苏步青的资料,现在咱们来分享一下。
1.(课文的“温州在线”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交流汇报。据答出示:
被誉为“东方国度上最灿烂的数学明星”和“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获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在微分几何学中有独到建树,发现“苏锥面”和“苏链”
他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150多篇。
培养了谷超豪等一大批数学家。
苏爷爷的成就这么大,我们一定要了解,一起读!
看到这些成就,你觉得苏爷爷怎么样啊?(板书:成就巨大)
2.苏步青爷爷虽然在2003年逝世了 ,但他像一座丰碑一样屹立在祖国人民的心中。2006年中央台永远的丰碑栏目组专门为他制作了一期节目,来看一看。(播放视频:中国微分几何研究的开拓者——苏步青,时间 1:05)。
3.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苏步青的贡献很深奥,四年级的学生是很难懂的,因此这个环节着重让学生讲讲内心的感受,使他们产生崇敬之情。)
三、听讲故事,加深认识。
苏爷爷的成就这么大,他是不是从小成绩就特别好呢?现在我们看看他的童年故事。
1.学生读读“童年故事”,思考:苏步青小时候的成绩为什么能从“倒数第一名”变成“名列榜首”?想好了,与同桌交流一下。
2.与同桌讨论上面的问题。提示:他在一个学期里从“倒数第一名”变成“名列榜首”容易吗?你猜一猜,他可能是怎么学的?他到底怎么学了呢?来看一段资料。
课件展示相关文字资料:
苏步青被 陈老师对他的爱心及勉励所感动,决定收敛贪玩的心,决定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除了读课本之外,他也读了一些古典小说,并且开始读《东周列国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几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回家放牛,在牛背上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过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诗背诵如流。这学年结束,他考得第一。
以后求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13岁那年春天,小学毕业,距离暑假考中学有半年的时间,就把《左传》从头到尾熟读。1914年,他以优秀成绩,考进了温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学。
老师读第一段,学生听后,问:他靠什么精神取得名列榜首的成绩?
据答板书: 自强不息
从此,他都是怎么学的?从哪里看出来?
3.其实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了。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资料,默读一下,思考:苏步青饥似渴地学数学是为了什么?你再来说
他的座右铭是——?
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热爱祖国?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苏步青之所以在数学王国里孜孜以求,是因为他有一颗为国效力的爱国心。真所谓“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啊。(板: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苏步青小时候的故事很容易打动小学生,也是使学生体会苏步青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等崇高品质的好资源。因此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去搜集,既能锻炼学生的搜集能力,也能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学习方法,树立信心。
苏步青爷爷学识水平这么高,羡慕吧?那他有什么学习窍门呢?我们听听他给我们的读书建议。
1.学生自由读读“苏步青……读精了”,把苏步青爷爷的读书方法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出示:读书要多读、精读。
多读指怎么读?怎样读才算精读呢?
一起记住苏老的主张,齐读。
这是苏老的经验之谈,让我们以后也做到“多读”、“精读”。
B.苏老又是怎样读数学书的呢?
指生回答。
苏老认为读数学书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算把数学书读精了?你平时是怎么读的?以后要怎么读数学书?
苏老说过:“攀高贵在少年时,为学应竭毕生力”。老师相信,只要我们能多读、精读,勤做数学题,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重在运用。苏老的学习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因此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五、妙解趣题,激发兴趣。
1.师:听说我们班同学数学学得很不错,现在就用苏爷爷的方法来做一做苏爷爷做过的题目,看看谁是小小数学家。
课件展示题目: 苏步青在德国访问时,一位德国数学家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距离为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他们几小时后能碰面?甲带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狗跑得比人快,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跑,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跑,这样继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注:我们要向苏爷爷学习,精读题目,边读边想。
3.学生解答,反馈展示,全班交流。
谁对了,请起立。你们与苏步青一样聪明,真是“小小数学家”啊!(掌声祝贺一下)
孩子们,这道题表面上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当你找到方法的时候,竟然这么简单。数学真有趣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算一算,再授予“小小数学家”的称号,使学生感到极大的成就感。)
六、总结提升,实践感悟。
1.刚才我们学了苏爷爷这么多故事,你认为苏步青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生答后,师述:苏爷爷对家乡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生前,苏爷爷同意把故乡腾蛟的私立中学命名为苏步青学校,现在这所学校教学成绩非常突出。平阳县第一中学的校名还是苏步青爷爷亲笔题写的。我们在前面读到的诗句,就是他赠送给母校平阳县小的《卧牛山谣》里的前四句,诗里面写出了他一生的求学经历。县小把诗刻在石碑上,鼓励同学们向苏步青爷爷学习。
2.你打算怎样向苏步青爷爷学习呢?
最后老师借用苏老的一句诗送给大家:攀高贵在少年时,为学应竭毕生力。
3.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课外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完整地读一读《卧牛山谣》,有机会的话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一下苏步青故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苏步青爱国爱乡、一心奉献的崇高品德,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高超卓越的学识水平,并促使学生树立以苏步青爷爷为榜样,发奋学习的决心,落实了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