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集体备课《桥》
(2011-04-01 12:55: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附件3: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校本教研 |
项目负责人 |
李少赛 |
|
活动时间 |
2011/03/24 |
活动地点 |
实验室 |
|
活动主题 |
语文组集体备课 |
主 讲 人 |
林活 |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教师 |
申请学时 |
1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林活老师解读《桥》的教材内容,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全体语文组老师分环节对这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提出以下主要意见: 《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次的读,多层次的读,长时间的读,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乐、图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能更快的进入文本,感知老汉的形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的意境就是将作者内在的“情”与文章的情节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句、段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文中的深刻含义。例如抓住课文对老汉外貌、语言、动作的经典描写,是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尾的拓展延伸设计精心独到。 三、林活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本次活动使每一位老师参与到课的设计中来,利用头脑风暴使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取长补短,教研气氛比较浓厚。但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在活动前夕才将教学内容和设计教案发给老师,在短时间内对教材了解不透,因此也妨碍了对课的设计的意见,建议下次活动前能早点将教材内容、教案发到各人手中,争取让每位组员在集体备课之前对本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