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2012-03-30 20:59:3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

       3.初步掌握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4.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同学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学习重点:

       浓硫酸的特性、酸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化学试剂准备:浓盐酸、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镁条、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白纸、酒精灯、坩埚钳

知识准备:

       1.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显     性,向该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       色。

       2.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应用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应用      ,通常pH     

时溶液显碱性,将一份pH=3的溶液加入pH=5溶液,所得溶液的pH范围为       

       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镁和稀盐酸反应                                     

       2)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课堂学习:

         

设计意图

一、讨论知识准备中的内容

二、分组实验,组内交流

【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酸有哪些?它们的化学式是什么?

            2.浓盐酸、浓硫酸有哪些特性?

            3.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通过问题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交流、讨论,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实验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一: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白纸上,用坩埚钳夹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二: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溶质的化学式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水相比)

 

 

敞开试剂瓶口

发生的现象

 

 

实验三: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及相关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别向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稀硫酸中

 

将氧化铜粉末、氧化铁粉末分别放入稀盐酸、稀硫酸中

 

 

【小组交流】

1打开浓盐酸的瓶口看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浓硫酸使白纸变黑说明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2)通过稀盐酸、稀硫酸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你发现了哪些规律?你得出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

注:组内无法完成的问题可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讨论

【分析归纳总结】

       1胃液中含     ,化学式      ;电瓶中含      ,化学式       ;食醋中含      ,化学式        ;酸雨里常含有              ,化学式为              

       2.打开浓盐酸的瓶口看到        ,是因为                                   

                             ,说明浓盐酸有      性。

       3浓硫酸的特性有:                         。它能使纸张等变黑,是因为浓硫酸有         性,该过程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金属反应: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小组讨论】

   1.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若把它们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请分析其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怎样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有何用途?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是什么?它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有何应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分别从金属和酸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应选用何种金属与酸反应?为什么?

                                                                             

  5.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产物分别是什么?请各写出两个化学方程式。

                                                                                   

                                                                                   

【组间竞答】

       1.请设计实验确定锌、铁、铜的活动性强弱,试剂任选。(方法越多越好,看哪组设计的实验简单现象又明显)

                                                   

       2.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刚开始看到           ,反应方程式为              ;过一会儿可看到            ,反应方程式为                  ,通过此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拓展视野学生阅读: P188《拓展视野》

【反思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整理本节课的内容。

                                                                             

                                                                             

三、课堂评价

     1.盐酸是       的水溶液,工业用浓盐酸由于含

      而呈      色,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时,在瓶口会看到          ,这是因为                                   

                       ,说明浓盐酸有        性;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          ,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故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剂。浓H2SO4溶于水时,        热量,故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缓慢倒入     中,并用          搅拌散热。

    2请用HOSNaCu五种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化学式(各写一个):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3.按要求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用稀盐酸除铁锈                                    

    (2)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3) 铁和稀硫酸反应                                     

       4去除括号内杂质,请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CO(CO2)                                               

CO2(CO)                                               

HCl(H2SO4)                                            

Cu(CuO)                                                   Cu(Fe)                                           

作业:课本P191  27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同时养成随时记录实验现象的好习惯;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正确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同时对酸的性质有初步的理解。

 

 

 

 

 

 

实验后进行组内、组间交流,对酸的性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师生共同总结酸的性质,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通过这五个问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常见的酸的性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且由个体物质推向一类物质,总结反应规律,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这两条题目是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应用练习,有一定的难度,采用组间竞答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课堂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2年03月30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