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2012-03-30 20:59: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化学试剂准备:浓盐酸、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镁条、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白纸、酒精灯、坩埚钳
知识准备:
时溶液显碱性,将一份pH=3的溶液加入pH=5溶液,所得溶液的pH范围为
课堂学习:
|
课 |
设计意图 |
|
一、讨论知识准备中的内容 二、分组实验,组内交流 【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酸有哪些?它们的化学式是什么? |
通过问题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交流、讨论,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
|
【实验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一: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白纸上,用坩埚钳夹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二: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三: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交流】 (1)打开浓盐酸的瓶口看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浓硫酸使白纸变黑说明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2)通过稀盐酸、稀硫酸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你发现了哪些规律?你得出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 注:组内无法完成的问题可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讨论 【分析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
【组间竞答】 【拓展视野】学生阅读: P188《拓展视野》 【反思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整理本节课的内容。 三、课堂评价
金属单质
CO(CO2)
CO2(CO)
HCl(H2SO4)
Cu(CuO)
作业:课本P191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同时养成随时记录实验现象的好习惯;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正确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同时对酸的性质有初步的理解。 实验后进行组内、组间交流,对酸的性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师生共同总结酸的性质,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通过这五个问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常见的酸的性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且由个体物质推向一类物质,总结反应规律,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这两条题目是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应用练习,有一定的难度,采用组间竞答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课堂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