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历史课前学情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2018-11-05 15:35:51)
分类: 初中历史课前学情调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课题提出的背景:

    历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双边活动过程, 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两者之间应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教师的教, 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 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教师要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双边活动并不合作的情况, 使合作的双边学习流于形式。

如何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如何达成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双边合作?我觉得对学生课前的学情调查研究至关重要。课前的学情调查使教师在调查后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知识储备、心理状况、学习的能力和他们对课本的需求等,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的价值:

A、理论价值:通过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条可靠的理论依据。

B、实践价值:通过研究,可以使我们的任课教师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实验中学目前学生历史知识储备状况、知识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对知识的需求等,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备课、授课。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喜欢上历史、主动学习历史,进而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C、推广价值: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校本培训、成果发表推广该项研究成果,在促进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基础上,实现“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目前来说,关于历史学情调查研究的问卷调查比较多,但大部分是针对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状况了解的问卷调查,较少涉及针对每一课的课前学情调查并对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形成一定的思考。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初中”——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群体,即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历史”——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属性、范围,即历史学科。“课前学情”——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是知识学习以前学生对本课的预习状况、知识储备状况和课堂需求等的调查了解,通过分析目前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主动性、兴趣点等,给我们教师上课指明一个方向,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二)理论依据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中学历史教学的种种弊端,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主题化教研、教学活动和理论学习,帮助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3.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善良的情感、良好的协作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素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和实践,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5.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师探究新的适合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基本内容:

1.准备阶段(20187月至20188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理论,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89月至20193月)。做好实验班级的对比和前期相关调查和测试。实验班级围绕实验方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验与研究工作,围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导学案、论文等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反思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深入实验班级听课、评课、座谈研讨等,了解掌握实验研究情况,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94月至5月)。分析整理数据与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敬请专家测评鉴定。

    具体操作:

     20187月至20188

    1. 进行文献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增强课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了解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为后期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2.理论学习。增强课题教师的理论水平。

3.前期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4.开题报告。

    20189月至20193

1. 观摩组内公开课,总结得失,交流成果。

2.在实验班级开展教学调查、教学案例活动。

    3.在教研组内开展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初探、经验交流活动。

    4. 在教研组开展 “组内公开课”,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研究成果以调查分析报告、教学设计、示范课课堂实录、阶段报告、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形式展开。

    .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高效复习课堂课题实施要求,用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案例研究和不同课型“导学案”编写研究。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滚动式推进,以行动研究为主。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建构科学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5.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形式了解研究情况,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不断优化研究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