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时值岁末,身心备感疲惫。想我40多岁,刚过不惑之年、未到知天命的岁数,不知道是整日劳碌的缘故,还是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近来三高指标上升、心率不齐,一天工作下来总感疲惫不堪,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恰逢上下倡行休假制度,故得闲余,到无锡一游。正是——
成日埋首尺牍中,半生劳碌事无成。
刚过不惑何言老,未曾知命百病生。

第一站:太湖仙岛。导游说无锡的景色,属春天最美,太湖边樱花绚烂,百花齐放,到太湖边走一走,很是心旷神怡。经此一说,不觉默然无语;好在友人说,乘艇畅游大湖,海鸥绕船翻飞,煞为有趣,不禁一喜。果然!
冬月不知春烂熳,岁末才想泛湖中。
樱花已逝梅尚早,唯有沙鸥伴舟行。






第二站:鼋头渚。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明代以前,鼋头渚已为人们所向往。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堪称无锡第一胜景。
风景绝佳数吴中,鼋头渚上觅芳踪;
远眺碧波有仙岛,幻游太虚升九重。



第三站: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风景区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大佛--88米高的灵山大佛,倍受世人瞩目。到了灵山,导游说可以去抱抱佛脚,这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保平安”,据说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
老大心情不外求,得闲欢喜且闲休。
每思尘土年华老,欲接神仙解烦忧。

第四站:锡惠公园、惠山古镇。这里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的项目。惠山古镇集人文之粹,得山水之美。千百年来,一直是本邑民众的精神家园和游历之地。核心保护区内祠庙文化、名人文化、泉茶文化、园林文化、泥人文化等汇集于此,素有“露天博物馆”及“文化宝库”之美誉。尤以祠堂文化最负盛名,涉及80多个姓氏的118座祠堂,主祀、配祀的人物多达180余个。其中仅宰相级的人物就包括黄歇(春申君本名)、李绅、范仲淹、司马光、李鸿章等9人。各界文化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包括理学大家周敦颐、张载、朱熹、吕祖谦,书画大家王绂、倪云林等。祠堂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类型之齐全,堪称百家姓和名人传的缩影,在国内外无出其右、十分罕见。它是中国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寻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在传统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教老夫不空回,人文美景满载归。
归去故乡人问我,也曾一到惠山来。







第五站: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足、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程门立雪即指杨时)。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入选中学教科书。秦邦宪、陈翰笙、钱钟书等都曾就学于此。
少读教科书,倾仰在东林;
立雪重师道,求知谋国兴。





第六站:名人故居。无锡真是个好地方,不仅有太湖、仙岛、鼋头渚,有灵山大佛、梵宫、崇安寺、南禅寺,有寄畅园、锡惠园、惠山古镇;更有周敦颐、张宪、秦观、薛福成、钱钟书、阿炳......真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尤其是出了我党早期的两个领袖人物张闻天、秦邦宪(博古)。整整利用一天时间,主要参观了薛福成故居、张闻天旧居、钱钟书旧居、秦邦宪旧居、阿炳纪念馆、王选事迹陈列馆等处。
一
浩淼太湖涵梁溪,人文荟萃数无锡。
声闻天下鸣九皋,博通古今耀党旗。
——岁末游无锡老城梁溪,专程拜谒张闻天、秦邦宪旧居,感怀钦佩。百度闻天名源于先秦“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秦邦宪即博古,故嵌文以咏之。
二
人杰地灵锡惠山,冬夜围城听二泉
纤云弄巧噪天下,淮海钟书一脉传
——访瞎子阿炳、秦观、钱钟书故居有感(注:《冬夜》《围城》为钱钟书名作;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有词《鹊桥仙》“纤云弄巧”传世)
















后记:无锡景点虽多,但被高楼大厦肢解得支零破碎。低矮陈旧的人文景点淹没在商业气息浓重的现代化建筑中,显得落寞而不起眼,打造梁溪全域旅游的规划出台太晚了。同样是历史古城,苏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了老城保护和开发抢救工作,系统性打造成片景观,很好的展现了历史文化风貌,值得无锡深思和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