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76ccb98bgb55a719d372e&690
初次知道赵树理先生是小时候看到的知名戏曲电影《小二黑结婚》,当时也只是看看热闹,剧情是什么大都记不清了,后来在看四五十年代作家作品时,进一步了解到了赵树理先生。“山药蛋派”“乡土小说”这两个在赵树理身上出现最多的标签,让我刚开始对先生有一种抗拒感,一听到“乡土”两个字,总会觉得很无趣,想着无非是描述乡村自然人文生活的文章,充其量是辞藻华丽,歌颂伟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的。可看了赵树理的几部作品后,前后鲜明的对比,让我对赵树理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诸多作品中,《登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单从内容上看,这部短篇小说以描写小飞娥及其女儿艾艾的婚姻历程为主,来反映中国四五十年代农村婚姻习俗的演变。创作题材虽然并不新颖,文笔也并不优美华丽,但文章读起来却独有一番风味。赵树理把这种再朴素不过的风俗生活,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再加上自己本身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熟知,一部幽默活泼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章《登记》诞生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呈现给我的不仅仅是几十篇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感觉自己坐在茶馆里,一边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边在听台上的人说评书。开篇一句:“诸位朋友:今天让我来说个新故事。”让读者领略到了说书的韵味,这种独特的风格贯穿了整部作品,对话和讲故事的形式充满了无限的趣味。这种大众化的风格,却并无一丝俗气,恰恰是在对话之间,谈笑风生,叙事之中,形象毕肖!如文章中对小飞娥的多处描写,以罗汉钱引出两代人的恋爱,以和张木匠的对话写出了小飞娥作为母亲对于自己女儿婚姻看法的转变。小飞娥的婚姻遭遇字里行间中向大家传递着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压迫残害。“身材第一,行为第二,行为是可以随着丈夫的意见改变的”这些封建守旧的观念把妇女当成了婚姻买卖中的工具。而小飞娥女儿艾艾,小晚及燕燕这一代年轻人对于礼教旧婚姻的斗争精神更是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更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艾艾一行人去登记时的一段对话。“叫什么”“多大了”“为什么愿意”“因为他能劳动”。这段让我笑了很久的对话却是真正在当年存在过,这就进一步反映了旧体制下农村的婚姻状况。当时的人们不允许自由恋爱,小飞娥因罗汉钱被恶打,艾艾因和小晚相爱而遭到“名声不正”的非议,燕燕同时也被逼婚,结婚不仅需要调查,还需要相关的介绍信才能登记,可想邓建守旧的婚俗习惯对人们的迫害有多大。文章结尾契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出台,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意义。最终,在《婚姻法》的保护下,这些年轻人才冲破重重束缚,终成眷属。
说到《登记》就不得不提《小二黑结婚》,这两部情节极其相似的姊妹篇。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更青睐《登记》这一步作品。赵树理先生独特的文笔,让我对农村有了更多地认识,幽默不失优雅,让人意犹未尽!
加载中,请稍候......